在过去的2021年中,Taylor Swift发行了《Fearless》与《Red》的重录版本,Clairo、Lorde、James Blake和Billie Eilish都尝试转型,Floating Points和Pharoah Sanders的“跨界合作”,Olivia Rodrigo成为乐坛最闪耀的新星,民谣和复古合成器主宰着流行风象……有许多音乐人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里,UPEE编辑部筛选出了2021年最佳30张专辑。
1. Sometimes I Might Be Introvert - Little Simz
"SIMBI"让人惊叹的原因不仅是无暇的制作,深刻但不做作的歌词,更是英式与美式说唱的一次结合,Dave没有做到过,Stormzy没有做到过。她却用一种毫不费力的感觉完成了体量如此之大的专辑。在两首较为安静的曲目之后专辑结束,但你能明显感觉到她体内还有更多的力量没有被释放出来,相比于MBDTF以一种类似要“燃尽自己”的听感,"SIMBI"更加丝滑,每个音符每个遣词造句都慢慢地滑到你的耳朵里,让你信服。(文 / 谷歌街景)
2. Promises - Floating Points / Pharoah Sanders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Promise单纯动机的重复与延展是其常被听众批评的一点,但如果能清心地步入其章程流动中,会很轻易地忘记时间的流逝,直到Movement 7乐句突然走向蜿蜒起伏。Pharoah Sanders的演奏是线性而无过多矫饰的,Floating Points搭起这层纱幔似的氛围,在羽管键琴和萨克斯的幕后如水立方中的涟漪徐徐波动。所有躁动与喧嚣都会随之隐去轮廓蛰伏起来,就像一泓清泉,将曲曲折折灌注、激活潜藏已久的Inner Peace(文 / Dokksash)
3. Cavalcade - black midi
不能说这张有debut中令人下巴惊掉的癫狂表演,但从John L的邪典乱象到Marlene Dietrich的伤春悲秋,曲序带来惊变的戏剧感更显成熟。在Rawness之上建造的是编排、写作、技术的匠心独具,是站在古典巨人肩膀上更多音乐广度上的探索,是难以寻瑕索瘢的一尊钻石大佛,前若烈日,今如沧海。Everybody loves Ascending Forth!(文 / GaranHollow)
4. The Turning Wheel - Spellling
SPELLLING独特的嗓音,她的童话文学,和带有Kate Bush味道的神秘感,让The Turning Wheel富有黑白诙谐戏剧的色彩。月光下的小鹿,一座叫‘America’的高塔,挥舞着魔法扫帚的女王,从管弦乐到电吉他,从Turning Wheel的依依不舍到Revolution喻示世间变化不断的烟花,SPELLLING的童话不仅有奥妙无穷的寓意,还有像Boys at School里的亲切的回忆。拨开荆棘,跟随小鹿,在山林尽头,SPELLLING道出了美妙的故事。时间之轮永不停止转动,变革也从未终结,这是她对世界的指引。(文 / Cjoans)
5. An Overview On Phenomenal Nature - Cassandra Jenkins
Cassandra Jenkins带着结合着梦幻般的民谣、氛围化的合成器与感性的爵士乐编织了一场悠扬的幻梦。在这场绚丽而恬静的梦境里,充满着令人神醉的细节与思想,在音乐上,这张专辑其实并不如业界给它的广泛赞誉那样值得深究,它的优胜之处还是在于承载她情感的文本——在印象主义、知性主义的矛盾与观察里她叙述着生活里的变化、哲思。(文/ 石田吉藏)
6. Daddy's Home - St. Vincent
优秀的艺术家并不会在作品中把自己开肠破肚,将自己的一切都展露给观众。Annie就掌握了这种表达的艺术,从属于她daddy的那个时代和她daddy回家这件事中选取了恰好足够的元素,打造出了一张嬉皮士内核的摇滚专辑,唱出了自己的女性主义史诗。(文 / Pompeii)
7. For The First Time - Black Country, New Road
英国后朋克新秀Black Country, New Road在他们的debut中表达了对Slint的喜爱与致敬,在严谨的步调中进行着探索与融合。七人组对于长曲的把控能力相当强大:"Instrumental"中三大件、键盘、萨克斯、小提琴轮番上阵,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此前发行过的"Athens, France"与"Sunglasses"迎来了重新录制,更加清爽、成熟,依旧精彩绝伦;"Track X"作为专辑的静谧时刻给人稍稍喘息的机会,器乐编排颇有极简味道;"Opus"富有生命力的器乐铺垫似是与开场曲遥相呼应,直到 "Everybody's coming up / What we built must fall to the rising flames" 狂风呼啸,火焰燃烧。完美的收尾。(文 / Cupric)
8. Ignorance - The Weather Station
在我眼里,好的专辑需要给听众营造一种氛围。无论是通过视觉设计还是歌曲的制作,整体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evermore一样,Ignorance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含着个人体验的世界,但要更为沉重和无奈。(文 / 谷歌街景)
9.時間 - betcover!!
独具美感的专辑。柳濑二郎把情绪拆解,将零散的碎片镶嵌在日系艺术摇滚变化的节奏行进和器乐编排中——用少年的情感灌出这张专辑忧郁又激愤的内向气质,并以强大的音乐性束缚之、重塑之。Emo的主线注定了这张专辑向内解读的思路和它注定无法宏大的格局。但柳濑二郎聪明地用失真器乐、结构拆分、人声变化限制了你想象的空间,指向明确地给情绪提供了疏导。而在那个留给情绪的余地里,他的脆弱都是无比强大的。(文 / 石田吉藏)
10. Jubilee - Japanese Breakfast
Jubilee的器乐的质感把她vocal的“弱点”凸显出来,却未尝不是一种坏事,就像她在Paprika里唱到的"Projecting your visions to strangers who feels it who listen who lingers on every word",她的确在邀请我们探寻她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歌词,那就放耳去听吧。(文 / 谷歌街景)
11. Sensational - Erika De Casier
可能是第一句土不拉几带回声的Drama先入为主,第一程听到一半没听下去,嘀咕着“这可能也就是个低配爱历史小姐”,但实际上只要浸入她的00s 2-step/UK Garage的律动就难以自拔。从Insult Me的渐入佳境,慢慢填补上姐姐丰富的人格拼图和声色空间,从音频、色调、距离到空间多维度的输出流动的韵律,还融入了拉丁等元素的小心思,潜力不可小觑。(文 / GaranHollow)
12. I Don't Live Here Anymore - The War On Drugs
对于习惯于前四张专辑的听众来说如此流行化的编曲可能会让期待落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疫情期间他们做出的适应性举动。另外不要忘了,他们的现场演出往往能给歌曲加分(请听Live Drugs),也是这张专辑让我意识到,吉他独奏只是感官上的刺激,The War On Drugs的匠气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传统摇滚乐队的出路在哪里?The War On Drugs已经给出了答案。(文 / 谷歌街景)
13. Bright Green Field - Squid
Squid对这个虚假、明亮的绿色城市的构建无疑是成功的——Post-Punk律动与丰富的Krautrock元素是城市的钢筋水泥,而intro/interlude中细碎的环境声效则是川流不息的车辆与人群。地点与人物交替串起这亮绿色城市的景观,从"Narrator"中女声对男声的反抗与破坏到"Paddling"中对逐利的不安,从"Global Groove"对娱乐至死的恐惧到"Pamphlets"对宣传机器的讽刺——和着虚拟世界的节拍舞动,这虚拟却比我们肉眼所见的更加真实。(文 / Cupric)
14. To See the Next Part of the Dream - Parannoul
emo和shoegaze的结合,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欢迎加入NHK》等作品的采样,编织出了lo-if和日系摇滚气味的,青春和成长疼痛的梦境。或许你会觉得同质化、人声过于冷淡,但当你真正沉在这张专辑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刚好适合的,看似冗长的曲目也供人慢慢沉在emo的情绪中,所有的器乐会把你带入到parannoul所要传达的“积极的失败者”的信息中去,既有失败者的颓废又会有青春燃烧热血的冲动。大概每个infp都会被这张专辑狠狠抓住吧(至少对本人是这样)。(文 / LAB)
15. CALL ME IF YOU GET LOST - Tyler, The Creator
应该沉淀之后的结果吧,这张是成熟之作,对爵士采样更加得心应手,一路听下来就感到各方面稳定而有余裕。但是WUSYANAME一下让我跳戏到男团新专的窘迫,虽然很喜欢SWEET但是感觉也有种Cherry Bomb里面情歌Soul vocals乱飞的杂乱感;WILSHIRE的细描能再短一些,CALL ME的整体主题也不是很紧凑,还有提升空间。(文 / GaranHollow)
16. Sinner Get Ready - Lingua Ignota
这才是真正的黑暗老巫婆音乐,黑暗到近乎邪典cult的呻吟唱腔和歌词,后半张在悦耳度明显要高很多,在旋律和配乐丰富度上花足了功夫,前面经历的疯狂轰鸣给后半张圆寂之后的平和做足了铺垫,像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招魂之旅。(文 / 特立独行的鞋)
17. Mercurial World - Magdalena Bay
上下限拉得很夸张。乏善可陈的曲作和旋律实在让单曲之外的过半曲目都听起来空无一物,只有合成器和键盘失灵时不灵的透明壳子顶着,有些纯抒情/舞曲完全是硅胶味儿,一副营养不良的00s网络热单感。但专辑的结构却有巧思,头尾倒转和中场休息都很有电影沉浸感,个别曲目也不时提醒主题的存在感:半真半假的现实/因特网世界的existential crisis——直到终曲用"Enjoy the show"带出序曲的"Comfort inside a lie" ,一声Eternal像是打破了第四面墙从梦中被叫醒,恍惚间回到了电影院、马戏团、熟悉的天花板......(文 / GaranHollow)
18. 冀西南林路行 - 万能青年旅店
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管乐的编排以及根植于河北这一片土地生发出人文关怀进而带来的巨大共情力,而这一张至少玩铜管乐器玩出了花。(文 / 大大大大大白猫)
19. 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 - Lana Del Rey
的确《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在音乐上多少让人觉得不够意思,但她细致的负面情绪描写、压缩潜藏着的反抗和不满在油灰般的画面里展开证明着这张专辑同样需要被耐心对待。(文 / 石田吉藏)
20. A Beginner's Mind - Sufjan Stevens / Angelo De Augustine
Sufjan Stevens和自家厂牌艺人Angelo De Augustine合作的新专A Beginner's Mind是一张以电影为灵感创作出的专辑。电影并不是专辑的主题,只是作为两人思考的触发物,松散地串联了专辑内的14首歌。他们对爱情、人性善恶、希望、生死的看法,被柔和的吉他、铃鼓、钢琴包裹,轻轻流进听众耳中。专辑里最“刺耳”的制作也只是像用棉签戳了戳你而已,所以整张专辑都保持了一种柔和的听感。两人的声音干净澄澈,不过和声却让人难以分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只是Sufjan发挥的最普通的水平,但这也不会太无聊平淡。(文 / PredatoryWasp)
21. LP! (Offline Version) - JPEGMAFIA
你可以说Peggy没活儿开始咬打火机了,你可以说没有灵气就跟6ix9ine配上Pierre的Cloud Rap beats喊麦一样,你可以说浦西倪哥能不能别惦记你那哭腔altrnb了,但你不能爽完了还拉上裤链不给钱。你在TittyMousePad上摩擦贡献的每一寸生命都给他的rap rock/dub/rym-core音液飞溅的暴力快感浇上了一份石楠花味的独特气质,呃,或者气味。(文 / GaranHollow)
22. HEY WHAT - Low
高开低走收尾好,通病。T6的旋律和人声mix我还以为突然换到了什么Country FM,从那之后的所有Vocal都带着一股Traditional Pop的异味儿,宁愿他们不开口。除此之外前四首真的连贯通透甚至感觉像一首长曲,不管怎么说工业+氛围我还是一如既往吃的很香。(文 / GaranHollow)
23.evermore - Taylor Swift
单从一个主流歌手的角度来说,她做得已经够好了。其实带着对这两张专辑的固定思维(指未听之前被乐评机构误导的tie上某种label)去听可能会造成很大偏差,所以我们抛去所谓“alternative rock”“indie folk”“country pop”的定视去看待这两张专辑,可能会改变原本那种按图索骥的听法,因为专辑就是专辑,并不是因为她是Taylor Swift演绎出来的就变了个“花样”。(文 / Paper猹)
24. 20,Stop it - KID FRESINO
KID FRESINO的音乐进化了,这位来自日本的Rapper新专辑大半文本都是英文,他的野心在这张专辑已经完全成熟且展现了出来。保留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合成器音色和采样拼贴外,电子元素恰当地了浸润这张专辑,或爆裂或灵动。在各路音乐人的加持下,嘻哈也被玩得五光十色,带来采样中所提到的,王小波笔下的“举世无匹”的快感。(文 / Impetuous)
25.Sling - Clairo
或许新意寥寥,或许有点无聊,但随着时间流逝这张专辑里那些最触及音乐核心的东西也逐渐展露出来,专辑也因此升值了一些。一面是Jack Antonoff的同质化,另一面是Clairo个人特色虽然零散但也在逐渐加强,旋律和词作的进步显而易见。的确它是多少有点不尽人意的,但在温暖的午后听一张温暖的Clairo也会是一件不错的事。(文 / 石田吉藏)
26. GLOW ON - Turnstile
重型乐队融合梦泡?第一时间想到的粉色封面似乎还是Deafheaven的Sunbather。Turnstile向独立摇滚取经,在此基础上加入梦泡元素与硬核riff;这是一张硬核乐迷嗤之以鼻,小清新乐迷也能快乐甩头的专辑。(文 / Cupric)
27. Any Shape You Take - Indigo De Souza
后疫情时代的思考、挣扎、沉沦和疗愈。初次接触这张专辑很可能被封面和track1误导成电子乐,然而后面几首曲目直接表明了这张专辑indie rock的身份。这张专辑折射出了许多indie音乐人的影子--关于疼痛、死亡、分离的歌词文本很难不让人联想到soccer mommy的《color theory》,《hold you》则像snail mail和japanese breakfast的音乐特征交织出来的一曲。然而这种“既视感”并不会持续--track1和track2间的小反差,track5的尖叫拼贴,track8情绪上的转变,使整张专辑更具有可听性。总体上来说是一张情绪容器般的、可以多加品味的专辑。(文 / LAB)
28. Blue Banisters - Lana Del Rey
真的是很优秀的一张,《Sweet Carolina》是她所有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首outro。其实打雷并没有开始过上养老生活,从这张专辑中我又听到一些久违的叛逆和疯狂,即使她的容貌、身材和心态已经回不去从前了。打雷还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每个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作品给我们,好好欣赏就够了。(文 / Impetuous)
29. Dawn Of Chromatica - Lady Gaga
混音带弥补了Lady Gaga《Chromatica》里旋律本身不足的弊病,各路制作纵然水平参差也能勉强说各显神通带来了丰富的听感,原作同质化的流弊基本得到解决。神彩星球的所谓概念在原作的呈现差点意思,BloodPop的半吊子敷衍赶作业House或许是原因之一,而混音带的变化元素和混乱无序反而歪打正着。Hyperpop给予了Chromatica第二生,可能看起来变态又扭曲,但其实这更符合她概念的设想。(文 / 石田吉藏)
30. Happier Than Ever - Billie Eilish
首专让人们以为她是开拓者,发现流行乐未知的面貌,但这张专辑却实实在在地复刻了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时刻——在Post-Grunge的喧杂里宣泄情绪、在“Elliott Smith唱ASMR”的内敛里抚慰自我......新一代的音乐人里,跳脱出Dua Lipa与Olivia Rodrigo代表的流行范式,诠释出Gen Z的新声。(文 / 石田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