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Indie Pop/Shibuya-Kei/Indietronica/Singer-songwriter
Release: 2011
Label: 銀翼文創
周五乐评,每周一张华语历史上值得回顾的佳作。
相较同样被冠上涩谷系音乐的《I Love You, John》,《19》音乐中的涩谷美学并不如前者以拼贴主义和音效主导展开(但是依旧有足够多的几乎已经成为公主的音乐特征的各色小音效),这张已经夹带更多都市气息的作品似乎是陈珊妮所有涩谷印象之外的另辟蹊径。有《低调人生》的城市感却走到了《拜金小姐》式架空的中庸,片刻闪过《完美的呻吟》的闲碎细腻,成为她本就已经足够另类的作品序列里更有“偏传”意味、也是足致到可谓“一点就是自成一派”的作品。《I Love You, John》在音效主导中紧实铺出的细小能量是带有《拜金小姐》的精神的,洒脱而明确,然而《19》“另辟蹊径”的一点更呈现在陈珊妮与陈建骐携手后呈现出的飘忽与放空感。
从翩然入梦境的开场曲《预兆》,钢琴起落与轻绵旋律带来的像难以斩断的如丝的粘连感,这样的框架在《梦游》薄雾飘拂的 pad 中再次被托起,进入电流声组成的阶梯、电吉他 riff 与 synth loop 拼成的通道里。《梦游》颇有清晨时薄雾散去的豁然,Chorus 时带有细微恰好瑕疵感与采样感的合成器旋律令人回想起《清晨音乐》,只是后者像拜金小姐的形象一样具有漫画的扁平感,《梦游》在温润的包裹之下总有更如梦初醒的未知与超现实感。
无论是《预兆》《梦游》,还是《两人同行》与《自疗系》,陈珊妮在《19》里写作好像也与以往不同,在以往的《完美》又或者《极限》,乃至《I Love You, John》里的《B级动作片》,她笔下的情爱似乎都有一个确切的对象,尽管她鲜少有“指名道姓”的创作,却能让听众感受到她创作中属于对方的痕迹鲜明的面孔——在《19》却变得模糊了,这一张专辑里的“自我”似乎一直保持在独处状态,《预兆》里的微小情节落脚于自己,《梦游》与《KTV传奇》有强烈且明确的主观视角表达,《两人同行》《勿忘我亲亲》与《自疗系》来自对方的阐述却带着不真实与不确定感,《永恒的微笑》保持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之中,即使是《笨金鱼》与《亮晶晶》这样在关系之中充满角力感的曲目,对方的面目也依旧是难以捉摸的。
在《KTV传奇》这样稳当的由 piano loop,细小的类似 8Bit 感的音色,响指或类似触感的敲击与干净的吉他铺就的曲目里,两人也依旧保持了与《B级动作片》或《青春》里紧密的能量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疏而不漏之中留下呼吸感。与其后的《自疗系》在圆舞曲之中一以贯之的张弛感,以及《亮晶晶》穿梭于采样旋律、节拍和音效之间的立体层次,《19》清爽简洁却与乐迷们印象中的“小清新音乐”不一样——某港乐清新二人组不会有透劲到底的随意,自然卷在奇哥和 Waa 里总有一股向内的凝聚力,正如它音乐中的独处气质,属于 19 的不确定感之中带来的是在“不在意”的瞬间里具有发散感的感触。
在这些只属于感触的空间里畅游,降落到《永恒的微笑》与《男男女女》仿佛让时间静止的抒情里,《19》里的音乐听起来总有一种时光变慢的体验,可能是因为被混得空灵干净的独立民谣吉他,也可能是因为慢板节拍,两个人的演绎都带着一种只有处在放空中的,隐约带着萌动的平静,这是诠释“爱情到来的时候 男男女女 都像在做梦”的最合适的状态,也是属于《19》的状态:不是意识显然的冷静,不带有几乎溢出的浓情,只是静水微澜的自若,干净舒爽。
非常赞同抄抄对这张专辑的评价,这一张几乎是陈珊妮 Songwriting 水平最极致的发挥,即使是《笨金鱼》这样哥特感的民谣也能把控——同时,在对她的称赞之外,陈建骐在这一张专辑也同她一起构建了一个几乎跳出华语独立或另类创作思路的空间,就如同他给魏如萱制作的《优雅的刺猬》以及《不允许哭泣的场合》,后者是极度强烈的自我意识,在《19》则被折射成对外界“不在意”、彻底“不受打扰”的专注与只属于自我心神的吐露。这是一张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作品,也正因如此,《19》也被陈珊妮和陈建骐注入了他们的作者精神(以及他们的唱作人底色),纵然华语涩谷虽涉及的音乐人不多,却依旧能有独特的声音痕迹,在未来也注定无法被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