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李友前
Genre: Alt Rock/Post Punk/Psych Rock
Release: 1995
Label: 魔岩唱片
周五乐评,每周回顾一张值得收听的华语佳作。
回看窦唯单飞的1990年代中期,华语流行乐发展如日中天,中国摇滚界处于新旧转型的过渡阶段。带着魔岩三杰之一的标签,窦唯正是这股强势的新鲜血液中的一份。与黑豹分道扬镳后,也许是有了更大的自由放开手脚去做自己的音乐,也许是急于证明自己从黑豹中脱身后的能力,窦唯立刻摆脱了黑豹泛金属化的流行硬摇滚曲风,先后组建做梦乐队与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黑梦》。
不论窦唯从Peter Murphy处偷了多少师,《黑梦》确是窦唯向艺术摇滚转型的成功尝试,呈现了一场大观园式的后朋克,哥特,迷幻摇滚与华语流行乐大杂烩,叫好又叫座。从自立门户的意义上,《黑梦》确实成功建立了窦唯反流行的叛逆气质。不管是做梦乐队还是《黑梦》,窦唯对阴暗的后朋克曲风尝试基本是纯偷师式的,即使他很努力向《黑梦》中融入了黑豹时期的流行硬摇滚甚至打上一点民乐基底的雷鬼,《黑梦》的曲风统筹有那么一点显得混乱而冗长。
在欧美摇滚乐在80年代哥特与后朋克运动早已退潮的90年代,新迷幻的旗帜基本被彻底脱离哥特的梦幻流行取代。在把Peter Murphy的十一张唱片全扔进北京护城河里后,在王菲早已把梦幻流行带入华语流行乐视野中后,窦唯也将眼光从Bauhaus的阴暗转向Cocteau Twins的梦幻与清朗。同时他也在思考自己要做的到底是什么音乐:自然,真实。对位地去领略抽象事物。《艳阳天》乃至窦唯之后的整个生涯产出的音乐都是抽象的,但审视的角度与黑梦中的愤世嫉俗完全相异。正如窦唯自己所说,《黑梦》不是他真正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艳阳天》才是。
与张亚东的合作让窦唯得以从哥特音乐出走,拥抱更轻盈的梦幻流行与艺术摇滚曲风。专辑录音中与《黑梦》迷幻的大回授吉他拨弦不同,清晰的贝斯线承载着鼓点推进,丰富的合成器键盘声部承担主要旋律代替吉他。电吉他的踪迹被削减,但并未让专辑走出摇滚乐的范畴。有些时刻合成器的音色听起来正像笛子,配上打击乐组中的锣声,展现了一些民族音乐的淡然气质。
《艳阳天》整专的线索是一次出游。窦唯尝试传达的是一种喜忧变化无常,淡然欣赏自然的旷达与踌躇,即使大部分节奏仍由常规的架子鼓组承担,偶现的锣声仍在一些间奏中抢戏。《出发》与同名曲都应用五声音阶作曲,《艳阳天》中对民族音乐气质的运用是隐晦的(你想听到窦唯吹真正的笛子还得等到结尾曲《未知》),但却盖不住专辑浓浓的东方气息。
《引子》用合成器和打击乐为专辑开了个氛围化而抽象的头,暗示着《艳阳天》与《黑梦》完全不同,更加恬淡与清新的文人气质。张亚东用听感酷似笛子的主音合成器“伪造”了专辑中迷幻感与东方色彩的融合时刻,并将这种手法贯穿始终。
《出发》是一首张弛有度的真正的开场曲。相比黑豹时期刚硬的硬摇滚唱腔,窦唯在《黑梦》与《艳阳天》中的人声表现更加柔和,飘渺,受到了来自欧美梦幻流行乐与中国传统民歌的双重影响。震荡的模糊合成器在清晰的贝斯线打底下开场,更多的主音合成器甚至是钢琴也随之跟进,营造了Magazine式的英式迷幻后朋质感。“沿着大路我行进着/远近如此辽阔。”在音乐上,窦唯尝试营造着一种辽阔的无垠质感,“不会再继续/继续哀怨”也似乎宣告了自己与《黑梦》中的黑暗和迷离告别。
《窗外》是全专最贴近封面的一首歌:一朵向日葵被包在一坨冰块里。漫长的A段仅有敲击三角铁和清脆的合成器声音,模拟Cocteau Twins颗粒感的吉他拨弦,正是冬末春初尚未解冻的辽阔景观。窦唯第二次重复“窗外天空/脑海无穷”时,贝斯和鼓组的突然推入,再加上窦唯左右声道回响的充满民族气质的乱喊式伴唱,让听者以为这是歌曲的高峰时,“就在瞬间你出现在眼前”一句结束,窦唯升调的主人声又启动了一段没有显示歌词(听着有点像你赢了你赢了比谁早回家吧)的新旋律线,并在结尾层峦叠起的高亢和声下,再叠了一句低声部“还看到晚风在吹”。这是窦唯所有的音乐中唯一让我对人声表现感到感动的曲目,抹泪(っ╥╯﹏╰╥c)。
《窗外》的解冻后,《春去春来》呈现的是春日来临的温暖和变化无常的禅意与诗性。中段间奏分别是民乐气质的打击乐配合成器与氛围乐质感的过渡段。“春去春来春不败/世间欢乐与悲哀”表现的是窦唯此刻喜忧掺半而渴望宁静的心境。从这个角度上《艳阳天》与《浮躁》的主题其实颇有相似之处:艳阳天下掺杂乐极生悲,九月天高之下末日扫兴。(后来也确实一语成谶,难绷)
《他》与《阴》是出游路途上天气忽而转阴的时刻。《他》中的窦唯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使用夹子音创造了专辑中最阴郁也最诡谲的时刻,甚至有种梁龙串台的既视感。贝斯线沉稳而充满灵气,衬托着窦唯左右双轨《高级动物》式造作的吐字,是一曲简短的对《黑梦》中阴沉的后朋和哥特风格的回顾。“天知道会不会在乎/生来愚蠢无智谋”也有些《黑梦》中取材自己精神病护理学习经历的锋利意味。
《他》在专辑中的作用有些尴尬,但不妨碍它激变的三个段落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酒足饭饱/见面问候/蹦蹦跳跳”时尖锐的合成器与沉重的底鼓正如雷雨来临。最后一个段落里也贡献了《艳阳天》作为摇滚乐专辑的第一段吉他solo。《阴》短暂,合成器主导并推进了一段调制过的人声合唱,营造了Cocteau Twins《Treasure》中的迷幻气氛。仔细听能听到吉他干拨的声音。《他》的暴雨雷鸣在《阴》中转向宁静的阴天,为接下来专辑同名曲拨云见日的明媚做了铺垫。
《艳阳天》是整张专辑的情感高潮。合成器键盘层层叠叠,衬托出的是窦唯从《出发》就开始营造的辽阔之感。合成器清澈而饱满,模拟出梦幻流行风格下充满颗粒感的飘渺吉他拨弦。《艳阳天》也是全专bpm最快的一首,鼓组与贝斯线的配合在中段间奏的合成器氛围结束后的第二段副歌凸显的更加明显。“别让我不安”的尾音整整拖了16秒,这是窦唯作品中声乐表现最令人拍板的时刻之一。
《艳阳天》的歌词也是全专辑的核心,基本上是全方位展示了他想表达的无常观念。“好春光在这艳阳天”与《阴》的沉郁唯美形成反差,“为着那份美好的心愿/心再苦涩/路再艰难”是对《出发》的前后照应,“只怕梦到途中又难圆/狂风暴雨/老天变脸”是对《他》的呼应。“常要说的是乐生于苦/可乐极生悲/道理又自古”窦唯在艳阳天下的阳关大道上踌躇着,因为不清楚愁苦与欢乐何者率先到来。“别让我不安”,他唱道。(然后过了一年就在《浮躁》里敲了一首《不安》。。)
《说不出的感觉》用了一分钟带有新古典和氛围乐气质的前奏来平息《艳阳天》的激荡和辽阔。专辑行进到此处放慢了曲速,细心的听众还能听到弱弱的原声吉他拨弦铺垫在主音合成器背后,带来更实在的听感。“像是从前又在今日轮回/朝朝暮暮的往昔”贡献了全专文学性上最美的时刻。“何必放在心上/随风飘散吧”听来是旷达又感动。尾端中传统打击乐器配合着窦唯多轨的人声缓缓淡出,直接接连上《晚霞》清晰而富有旋律性的贝斯。
《晚霞》中窦唯的主人声表现贴近《山河水》中低音念经的风格。贝斯在精彩的曲目尾端和《黄昏》的前奏中承担旋律。行进到专辑此处,繁杂的主音合成器键盘被简单清亮的吉他拨弹取代。《晚霞》中的鼾声采样连接着日入西山的时间节点,晚霞黄昏的概念也托出从《出发》开始的漫游行进到这里已经临近结束。
《晚霞》的结尾和《黄昏》的念词让本人惊叹了很久。在梦幻流行和氛围音乐质感的器乐衬托下,不连贯的单字表意让窦唯内化了汉语言的美感,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出了最精确的具象意境。和声衬托下的念词让每个字都有着情感。唱到“笑”时窦唯笑了一下,唱到“哭”时他则顿了一下让吉他揉弦。“想/你”的你字一说完,合成器背景被去除,只剩鼓声和清脆的主音键盘撩拨,窦唯作嘘声示意安静,鼓也停止下来。在平缓的合成器氛围下,专辑在此处结束就已经很完美了。
如果你是黑豹时期窦唯的粉丝,或者你喜欢《黑梦》却完全听不惯《艳阳天》及以后窦唯身上的文人气质,那么至少听听《未知》,你能在其中听到各个时期的窦唯。《未知》放在专辑的结尾,位置上是独立于《艳阳天》的这场出游的,但它的流行化后朋曲风又与《出发》相呼应,如同佩珀中士的首尾曲将专辑“封印”成一个整体。两轨合成器模拟口弦的弹跳听感,贝斯线清晰又魔性,衬托着窦唯人声旋律的层层推入。“何不来抱着我”是《出发》中“抱着我沉默如何”的再现。
主歌阴郁的后朋曲风让人联想到的是《黑色梦中》和《高级动物》的迷幻和暗沉,两段主歌间干燥而带噪响流行和放克质感的吉他扫弦则像是从《明天更漫长》的副歌中拿来的。预副歌和副歌处的旋律可能是自窦唯从黑豹出走后最具流行价值的创作之一,放进黑豹同名专辑也不会有什么违和感。预副歌结束后的一段笛子独奏则折射的是《艳阳天》及窦唯以后的生涯独有的民乐气质。“今天的疯狂过后/可会变冷漠/随便去什么地方/你可在身旁”则是专辑中最具少年心气也是最直接的浪漫时刻。另外,不是为什么这首歌可以和《感情生活》这么像啊?臣妾要告发这两首歌私通!罪不容诛!
《黑梦》中的窦唯是晦暗而封闭的。《艳阳天》中的窦唯彻底摆脱了所谓“梦”的故作概念和阴沉,却真正转投了清澈,渺远的梦幻流行。像是从一片封闭中得到解放,《艳阳天》中的窦唯像一个孩提一样热爱着自然,却也像哲人一样诘问着无常。
随后发行的《山河水》和《幻听》中,窦唯师从Bark Psychosis,彻底走向后摇滚气质的神游舞曲和梦幻流行。音乐性上,《艳阳天》之后的作品只有越来越抽象和“去摇滚化”。《艳阳天》开始,人们能听得懂的窦唯作品数量就开始进入倒数了。氛围音乐在《艳阳天》中只是配菜,那么大约到了《幻听》,人声于窦唯而言就已经是一种背景而非主导歌曲的元素了。诚然《艳阳天》是窦唯在流行化后朋克与梦幻流行间过渡的尝试,对氛围乐的把控和曲目张力的调配尚未有《幻听》那么成熟和信手拈来,但它确实标志了窦唯彻底投身艺术化摇滚和去流行化的独立气质的勇气。
窦唯在《山河水》《幻听》乃至往后的融合民乐实验中彻底步入模糊的抽象音乐前,《艳阳天》的珍贵在于其不仅能在中国摇滚乐以外来风格为基底的背景下打出一条独具东方禅意色彩的“成仙”之路(并让窦唯本人在未来的生涯都一以贯之),更在于《艳阳天》在追求艺术性的方向上还能够保有一定的流行价值。
更深的意义上来说,《艳阳天》打开了从未有中国音乐人抵达过的新境界,窦唯凭借东方独有的禅学意味,对无常的探论,充满无为和纯粹欣赏的自然观将梦幻流行和氛围音乐融入摇滚乐,并将自己的民族音乐基础注入其中而毫不突兀。窦唯将中国艺术传统的文人审美与西方摇滚乐形式内化融合。与罗大佑翻着白眼的“之之之之之乎乎乎乎乎者者者者者也也也也也”不同,窦唯音乐中的中国文人阶层气质是崇尚自然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艳阳天》说明了源自欧美摇滚的梦幻流行和新迷幻音乐与所谓“东方色彩”的融合也可以做到很自然,相性甚好。
无忧无虑的艳阳天下不是没有埋着阴霾。《艳阳天》发行在1995年,1996王菲发行《浮躁》,同样是另类摇滚,梦幻流行,两张专辑的气质某种角度上是接续的,一体的。那时夫妻俩风光无两,谁知后来“末日来临”一语成谶,两人分道扬镳,令人唏嘘。在那之前,至少《艳阳天》中的窦唯是坦荡而充满才气的。最后还是觉得年轻的窦唯很帅,很难把现在这个秃头大叔跟那位帅哥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