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Alt Folk/Alt Rock
Release: 1996
Label: Sony
周五乐评,每周一张值得回顾的华语佳作。
《黑猫白猫》世界音乐感手鼓与键盘带来危机四伏的紧张氛围,传统铜管吹奏出的鬼魅感,艾敬宛若人声实验一般的猫叫声更添一份十足的另类感,钢琴的灵动又在原声感的贝斯与percussion中带来爵士的即兴感。如果说前两张的艾敬还有些许90年代中国另类摇滚的色彩,这一张一开场的黑人与爵士元素与世界音乐内容助推她完成了向更另类与异域的迈步,同样是“神婆”即视感,又比丁薇多一份野与灵。
《你没有醉》走入了更为轻快的氛围,同时将注意力转移给更纯粹紧致的器乐内容,中东地域的鼓声与合唱先后衔接爵士段落与圆舞曲和拨弦乐器,专辑的视角也在此拉开,如果说上一首还是私密角落里猫步的挪动,这一首则带着几首节奏变化鲜明又互相融洽的段落已经翩飞到更遥远的场域。《东京餐馆里的China Girl》里诡悚神秘的合成器音色,紧张的弦乐,中板节奏上灰色调的Alt Folk带着民乐却被艾敬演绎出了迷离的城市气质,对China Girl的乡愁的探问在冷涩的整体氛围带来的陌生化下有更深刻的情感触击。
翻唱自THE BOOM《島唄》的《岛上》是《追月》里相对听众友好的一首之一,潮水声采样之外更有琵琶弹奏模拟出的绵延起伏的波澜,鼓声的古朴之中更有清澈与辽阔,一幅静谧空明的海岛夜空似乎就直接在此展开,而B段里颇有AOR即视感的乐器编排并没有让前半干净的气质落入俗套,在维持了灵动后转进Bridge里的古琴。《岛上》是出世而脱俗的,与陈建年等一贯提到海岛就会出现于你印象中的创作者不同的是,艾敬在这一首在广阔的声场之上维持了传统的精致美感,并以此为托实现了轻盈。
《Sweet Summer Days》如野三坡所言确有Dip in the pool的精致简洁,于后接入弦乐反而更有欧陆民谣的Indie感,从上一首的东方到这一首的洋气居然也能如此融洽。《不舍》是一首在世界元素与Sophisti Pop点缀下有鲜明另类摇滚构架的曲目,失真吉他riff与小打依旧洋气且硬朗,笛声清冽也是某种日系爵士的即视感。视野接着扩展,如果说上一首的摇滚部分有U2在《Zooropa》里的韵味,至《捆着我 缠着我》这晶莹闪烁的吉他则完全就是The Edge的面目,弦乐的丝柔与艾敬vocal中的纠缠感让音乐在“缠绵”的听感中与轻简的吉他更多出一份洒脱,不断的推进中变化于张弛之间,你难想象她究竟是如何做出这么成熟高明的设计。
《飞走了》依旧是90s Alt Rock味道鲜明的一首,但却又与民乐相融得足够严丝合缝,二胡仿佛有《赛马》般的运动感紧紧牵扯你的情绪,在手鼓的擂动感中宛若一片黑云满布而变化速骤的苍穹正贴着耳际,艾敬正是在这样细密的声音画面中进行着她的朝着月亮的飞行。在《月》“跌跌撞撞 糊里糊涂”的口白中,你难辨她是否已经到达了那个彼岸,背景里仿佛城市的嘈杂更让人感到迷糊,但在标题曲艾敬揭开了谜底,摇滚的部分带着倏忽出现的电声效盖过了民乐,所谓“追月”与“月亮”更似是那一代人迷茫中不知至何处落脚与安身而无目的找寻的一个动作与状态,“这里的人 陌生的人”可能是“异乡人”,也有可能是处于人群中却倍感孤独,“这里的月亮圆又圆”看似完满却让人感受不到欣喜。艾敬又一次诠释了世纪末情绪,理想的背后并不满足,人们的忙或许只是为了“明日的垃圾”,Intro的热闹在outro的snare roll退去后便只剩艾敬戛然而止的独自呢喃,更像一层赴月之后的幻灭。
除开专辑本身对世纪末情绪的诠释,对那个时代身处异乡以及人文环境下的思考外,《追月》本身便是一张完成得精致足够且均衡漂亮的作品。如果说前两张专辑中艾敬还是更多依靠于本土文化带来的力量,那么《追月》里她则将目光转移回自身,探索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在当下与未来的存在意义,于是得以从艳粉街中走出,飞向似是虚无的追月之途——也正是有《追月》这一张背后的思想节点,日后她也才能以更审慎的角度思索“Made in China”。
而在音乐上,这是一张令人称奇的另类作品。她对于中国乃至亚洲的传统音乐元素的使用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大量的手鼓和中东地域感的打击乐则与之拼贴出了和谐均衡的世界音乐听感,此之外还有水准之上却丝毫不过分夺目的另类摇滚桥段,这是一张无论是审美或成色都达到极致的东西融合、黑白融合作品,洋气到甚至让你怀疑她是如何在90年代以这么成熟的姿态完成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