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Art Pop/Indie Pop/Alternative/Singer-songwriter
Release: 2016
Label: 亚神唱片
周五乐评,每周一张华语历史上值得回顾的佳作。骄傲月到来,这个六月的每个周五我们会一起重温一张华语性少数音乐人的作品。
At17 之后的卢凯彤依旧拥有些许电气底色,同时拥抱 Band sound 的内容,这让她听来像是与同时《无名.诗》里的 HOCC 以及《末路狂花》的魏如萱走得更近,一整张《你的完美有点难懂并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都有与后者协同的在流行摇滚架构上以唱作人姿态表达的思路。而在这张专辑里的卢凯彤在成熟之后开始为自己的表达寻找责任,由《枕边细语》的对内记录转为专辑多元议题指涉的向外传输。
这样的“责任感”并不是一种独属于硬贴“概念专辑”的假大空——虽然专辑题目囊括得很大——在这张专辑之中,卢凯彤的姿态并不那么“独立唱作人”,反而很“主流”,即使是专辑里部分 Indie Rock 模板的曲目依旧有很显然充满主流韵味的旋律写作,更有《无核》这种仿佛超出她演唱掌控能力的非常“民谣大歌”。“声音人格”本身是能带来说服力的,卢凯彤似乎彻底地把自己从《枕边细语》里打开了,尝试以最多人的角度进行共情和传达,这也让这张作品在“主流感”的同时几乎没有什么生硬的包袱。
也由此,《你的完美有点难懂并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被推到了一个更为微妙的位置。正如许多友邻所言的“这张专辑是王菀之的就好了”,王菀之的确可以是能唱好亦有灵气的演绎者,但这样的曲目或许于卢凯彤而言有独属于她的唱作人印记。卢凯彤并不像林俊杰那种唱功了得,可以游刃有余地构建“新地球”,也不像林忆莲那样可以威力到劲地演绎“盖亚”的磅礴,卢凯彤略有白感的、并不完美的演绎反而让这些旋律有了更多“人”的脆弱感和“不完美”。相比所有与宏大命题关联的“独立佳作”,卢凯彤是完全不一样的,她走在了陈珊妮所写的《To Hebe》的另一面,并不是无伤的、充满抚慰感的箴言,而是带着伤痕进行一次真实的共情。
从这样的气质进行探索,《你的完美有点难懂并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也变得更好理解了。环境问题、性少数状况、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等内容虽然拥有重量,在触及之时却没有同类型概念叙事的野心勃勃,卢凯彤讲述这些并不是因为她想让自己听来多么“有能力”,相反,这张专辑里的她拥有属于自己的局限:《卡带》里她有“或许有一天 我会看明白这也是爱”的属于当下的迷茫,《Honesty》里 “So won’t you be honest tell me when you ended your love”的不确定,《家》的幻想感,《无核》“我目不暇接 却怎么还是感慨”的无力…… 她并不说服你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爱”,而是用自己的爱向听众传递温柔,把自己放在这个世界的一部分里告诉你“这个世界并不是不能包容”,这样的能量正是“每一道痕迹背后都有一段经历”的她亲历走来所有能力体会的。这样的温柔超越了许多出于性别、性向、文化背景的界限,在对听众的坦诚里实在动人,也由此让这张对 Art Pop(以及一些 Folktronica)贯彻得并不完美的作品与其他宏大议题概念作品找到了区分,拥有了更多诚实才有的强烈。
也虽说承认这张专辑本身在贯彻的不均衡感带来的“遗憾”,《你的完美有点难懂并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在音乐层面也有一些可以带来启迪的思路。卢凯彤与蔡德才的联手让专辑于 Band Sound、Folktronica、Electro Pop 之间给艺术化唱作人音乐添入暗色调,又在暗淡之中用旋律和流摇能量散发一些莹莹光芒一般的温暖,也让专辑本身的真诚实现了更多,或许能给同类型主流领域里尝试“以小容大”的音乐带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