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Indie Rock/Shoegaze/Post Rock/Dream Pop
Release: 2015
Label: 无聊制造
周五乐评,每周一张华语历史上值得回顾的佳作。本周我们重访 chestnut bakery 在 9 年前的第一张专辑——(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正在巡演中并且几小时前刚发了新歌,请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么好听的)
chestnut bakery 毫无疑问是华语 Shoegaze 必听的一队,但正如之前在华语摇滚发行榜单里提到的,仅用“Shoegaze”一词将他们与《Diaries》概括显然是武断的;在首张专辑中,chestnut bakery 在 lofi 感之上有从 Indie Rock 到 Garage Punk 的更广阔的流派影响痕迹,在乐队感强烈的同时也拥有明显的青春气,这是一张气质独具的具有 10 年代标识的作品。
《Saturday Afternoon》和《Tunnel Party》有直畅舒爽的 riff 穿梭在音墙之上,洒脱地将年轻的气息吐露,《Cream Soda》稳实的鼓在失真之外则更有通透。但相比千禧小孩毫无拘束的冲撞,chestnut bakery 的能量是内含理性的,并将情感与共鸣融于 Rye 颇有内敛姿态的人声之中。Indiegaze 的噪音音墙尚未厚重至构成迷幻,却与明晰的其他器乐完成了均衡,恰好足以成为人声之外的想象,并从中体现他们的能量。
在节奏更为和缓的几首曲目之中,更多 Post Rock 底色的《September》在爆发前时有一轨沌沌的吉他缓缓摆动引导情绪下潜,至《Close My Eyes》则由更为清晰的吉他音色完成这一任务,吉他的明确与 Rye 朦胧的人声在 Outro 之中则完成了变换,随着吉他的渐静、简弱与 Rye 不断重复、复发清晰的“When I close my eyes”,留白之中却是梦境退却、清醒回归之感。
《Moon Palace》在吉他的明暗变化之中更有另类感与梦泡色彩,在干净澄澈之中也有介于冷暖之间的感触,在专辑前半程摆动于清醒与想象之中的听感之后,《Moon Palace》于《Close My Eyes》的沉静后踱来则更像带着清新进入想象之中,在噪声带来的起伏之后更在洁净之中传递出孤独,与文本中所述的居住在“Moon palace”之上的她的视野至此通过音乐传递到听众的脑海之中。
专辑的后半程是随着回忆渐走渐远的,而在《最后》这一首专辑之中的唯一一首以中文演绎的曲目之中,各个器乐部分也更加明晰,在尾奏充满中文抒情摇滚情怀的编排之中缓缓从想象回到现实之中,并带着淡淡的感伤情绪。
《Diaries》是一张毫无疑问的属于乐队、属于年轻的专辑,除了写给猫猫的《I Love You Mr Snowball》以及灵感源于大学排练房里的贴纸的《Cartoon Sticker》,专辑仍然有太多那些属于 chestnut bakery 的回忆,充满 00s Indie Rock 的编排会在每次重听时都让你想到她们说在大学时都是排练 Nirvana 和 Green Day 所透出的真实感,也最终理解了专辑为何会名为“Diaries”,它内含了太多在个人意味之外又能引人共鸣的回忆瞬间。
而在仔细的 Songwriting 之外,《Diaries》之中 chestnut bakery 也有足够完整又和谐的乐队感,Rye 在不同曲目之间在内敛之中的力量与明确的情绪表达,以及乐手在编排之中即使低调(却没有隐身)的协调,都让《Diaries》完全可以认为是华语摇滚之中“Indie band album”的佳作。同时这份协调也直接证明了,与乐手们一起构成的乐队回忆正是彼时时光的记录以及《Diaries》的载体,会随着这张专辑的重播再次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