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首作《自行人》引起乐迷们讨论的音乐人 Jei Cyclist 并未休息太久,于今年初发布了新作《Flycycle》。无论是首张专辑里对于各路生活体验的探讨与思考,或《Flycycle》对情爱的感悟,都让 Jei Cyclist 的音乐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本期 UPEE 有幸邀请 Jei Cyclist 进行一期专访,分享他的创作和感受。
UPEE:去年有很多乐迷因为你的第一张专辑认识你,但是在更久之前你你已经开始了创作,到第一张专辑已经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了,可以分享你最开始创作音乐的契机吗?是什么让你觉得你可以投身到写音乐的这样一个过程中的?
Jei Cyclist:我从小就有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小时候学画画,国画、工笔、素描,8岁开始跳街舞,那时候都是Old School 的 Breaking、Locking 等等,在艺术表达上面,我总觉得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有其限制。直到开始弹吉他之后写歌,才发觉音乐是我能找到的,无论从深度还是宽度,最广的一个艺术表达形式,可以直白地把歌词唱出来,甚至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用音符本身去营造更为抽象的情感和颜色,塑造甚至命令情绪,最终也觉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
UPEE:所以你一开始也是从街舞再到音乐的创作,街舞也是一个很注重节奏和律动的一个艺术的形态,然后在你的音乐里面也有比如从Funk Fusion再到一些R&B的元素,他们也是很注重律动和节奏的——你可以分享你平时喜欢听的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吗?
Jei Cyclist:我喜欢Tom Misch,《Geography》像是我找到了非常好听的歌单,但《What Kinda Music》直接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理解,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类似这样的时刻还有我第一次听到Archy Marshall的《New Place 2 Drown》,这种幡然醒悟也像我刚出国上学时遇到的每次cultural shock。最近在循环往复地听 Yussef Dayes,《What Kinda Music》的那位鼓手,一个鼓手做主角的Fusion音乐,现代的Modern Jazz,非常复杂又非常规的鼓点。这样的曲子一般很难摇起来,动词打次不明显,所以我长时间听这样的音乐一下子再听动词打次的EDM会非常开心,所以最近也在尝试去多做dance music,玩DJ。
UPEE:你现在一整个的创作其实也是在一个变化和进展的过程中的。那么从你一开始创作,再到去年终于发第一张专辑,在这之中的五六年的时间里,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变化?无论是你的感受,你的听音乐的喜好,还是说你在创作上的习惯和偏好等等。
Jei Cyclist:21年上节目的时候喜欢万青,窦唯,火星电台,中文的咬字和对歌词的极度苛刻的高标准在我心里被这些前辈内化在我对摇滚乐的理解。节目要求中文创作我就自然地站在了这些前辈的肩膀上,但西方音乐从小给我的影响也同样深入,英文也好,中文也罢,对我来说同等熟练度,只是表达的工具,只不过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所不同,当我尝试做更新颖的音乐的时候,英文更加容易一些。
所以其实你听《自行人》这张专辑里边很多歌是节目刚下来就写了,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没有能够发行,直到最后全部收录在《自行人》这张专辑里面。
现在更加松弛一些了,想单纯的用音乐给大家带来快乐,让大家开心跳舞,所以想做舞曲想做DJ,正巧自己的酒吧马上开起来了,练好在自己的地方玩。
UPEE:你提到了从节目当时你在听的那些音乐,然后到现在你比较喜欢的音乐人。可以分享他们是怎样启迪你的创作吗?比如说你听到一些说唱或者器乐的使用方式,会不会影响到你的现阶段的一个创作的过程,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或者说比较具体的一个创比如说创作一首歌的过程可以分享吗?
Jei Cyclist:有,比如说像音乐人是如何影响我,或者我是如何从某个人、某首歌身上取得灵感这个很简单,比如说《影子》这首歌主歌唱一个音一直在重复,几个小节之后再变旋律性。窦唯的黑梦那张专辑里面,他经常会这样去做,一个音一直重复,然后突然变一个调,突然变得 Melodic,就会有这种反差。因为音乐是一个时间的艺术,他要跟着时间走,绘画上用色彩能够展现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对比,也因为音乐上是用时间去展现出来的,所以一直制造一个紧张感,然后再给他一个释放,是会比较有效果。
所以那首歌《影子》这首歌是这样一个具体的灵感的提取。后面再创作其他歌的时候,其实也都是一样的,一个sample就可以有很多种想法,发散性的去想一想、玩一玩。类似用DJ的思维,其实我很早出现这种DJ的思维去做音乐,或者说去思考音乐创作,只不过一直没有买一个DJ controller去玩它,去现场Mix,但是我会把现场Mix的过程给拉长,放在Post production或者是Pre production,在Logic里面在Daw里面去成为DJ这样的一个身份。
对的,然后包括之前是刚刚您问那个特别大的问题,创作上面有没有什么变化。除了音乐上本身,其实人也在长大,然后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三观,然后包括自己在乎的事情也变了很多。那么《自行人》这张专辑是写音乐道路或者是一次自我反省。基本上没有写任何情情爱爱的事情,也是因为跟着年龄的增长之后去在乎的事情变了。在创作的内容上也有这样的一个变化。
UPEE:《自行人》作为你的第一张专辑,它更像是你这段时间一个类似于阶段性的总结,是更关于你自己的。但是今年发的《Flycycle》,它是写的你不同时期对于爱情的这样一个体验、感受和认识,它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主题。就就像你刚刚提到的,《自行人》是没有情爱,但《Flycycle》又是关于情爱的,你可以分享这两张专辑的一些不同?以及例如是如何想到把《Flycycle》这张里面的歌以这样的一个概念放在一块的吗?
Jei Cyclist:首先其实《Flycycle》这张专辑里边每一首歌我都觉得它不错,有它的优点,然后希望能够发出来分享给大家听,只不过他们都是写情情情爱爱的一个主题的风格。风格不是很统一但是主题一样,这些都是我想发出来的,所以就决定作为一张专辑发布而不是单首单曲一个个发出。所以《Flycycle》其实是这样的一个,收录于一个专辑形态的合集。
也包括《OCD》这首歌,总共有三个版本,因为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它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有劲好听,更像一个单曲,所以我更在乎《Flycycle》里面收录的单曲。《自行人》就很不一样,作为一张专辑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包括排序、风格什么的,也其实都有考虑到的。
UPEE:就从这两张专辑的不同的所面向的题材上,我就很想问音乐人关于一个创作的问题,这可能不是跟你那么密切相关,但是我很好奇音乐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很多无论是乐迷还是评论人也好,还是说创作者也好,他们其实会有点说比如说写情歌是一种窠臼等等,你会如何看待比如说情歌情爱这样的主题?
Jei Cyclist:主要是能把情歌写得非常好又不俗,其实挺难的一件事情。你要写甜的话,那都成了,全部都是甜甜的情歌;你要用比喻,用各种修辞手法,市场上大家也都用得非常多遍了,再去写很容易写的跟大家一模一样,对吧?但是我觉得如果不是从一个创作者去完成一项工作来说,就是我今天要写一首情歌,但是我最近也没有任何的感情经历,没有女孩让我心痛,他说我就想写一首情歌,我在这干活,那就很容易就Cliché,至少在你自己内心觉得我从自己出发,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感觉的话,我会发现即便我写出来这句歌词是非常Cliché或者整首歌都充斥着Cliché的歌词over use的歌词也OK,因为这是我的真实感受,There’s no cliche when you mean it.
UPEE:无论整个总体来说是不是一个很窠臼,或者说新派的,或者说很求新的一个题材,它只要是从你的内心出发的,他只要是真诚于你自己,他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成色。所以说无论《Flycycle》还是《自行人》,这都是你真诚创作的一个结果。但是一个作品它既然发作出来,它就会受到一些乐迷来自说或好或坏的一个评价,《自行人》去年可以说是一张比较受乐迷讨论的一张作品,在网上也有关于这张作品的或称赞或批评的一些言论,你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Jei Cyclist:我会觉得大家还有人在乎音乐这件事情,还有一些人在乎我觉得蛮好的。说实话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别人没有给我转发,但是我特别想看批评的comments,可是我好像没有怎么看到过批评的comments,有吗?您能给我分享吗?
UPEE:你要看吗?
Jei Cyclist:我要看,我真没看见过,包括好的评价或者是评奖什么的,一般也都是朋友转发给我,其实我没有算特别关注。
UPEE:比如我有朋友在私底下——这个朋友不是我虽然经常有人会假借这个说法——他当时是看了你和张醒婵在陀地关怀日的演出,然后他觉得你做的有一点老套。可能是因为不同的乐迷他有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听音经历,你会因为这样一说,受到恶评的影响吗?
Jei Cyclist:不会,我觉得我还蛮有安全感的。不过看是在什么阶段,也看是谁说的评论。就像其实我搬来上海之后,我身边充斥的都是童子功的爵士音乐家,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乐人,某一样乐器特别出众的乐手,或者是老天赏饭吃的、天使嗓音的歌手,我坐在他们中间一个作为建筑设计毕业的,靠杂活才艺上过选秀节目的一个人,所以肯定会自卑,也肯定会没有安全感,包括让我上去跟这些从小学爵士的人去Jam,怎么可能,跟他们Jam不了一点——所以我取得的这些所谓成绩和讨论,我觉得是对我 Music production 的认可和我审美上的认可,我不会觉得我是一个音乐天才,我是一个裁缝师。
UPEE:你刚刚有讲到说包括你今天提到你的经历,有点类似于半路出家的一个状态,是到后面才决定开始创作音乐,然后现在又有跟很多很有爵士底色的乐手在一起合作,包括看到《自行人》这张专辑里面有跟顾忠山的合作,你可以分享一下跟他合作的经历吗?比如说现在你的角度来说,你是一个有点半路出家的音乐人,但是他是一个非常出色非常以此为专业的一个乐手,可以分享你们的合作的感受吗?
Jei Cyclist:对,顾忠山老师是徐之曈老师介绍给我的。那么这张专辑这首歌,包括其他跟大师们合作的歌的时候,我更像是一个idea的发起者,我发起了一个动机,然后我在这里一直在重复着一个 loop 来铺一个底子,但是实际上真正合作或者是实际上呈现精彩的是这两位乐手大师。
然后我把他们的团的东西用我自己的理解去在post里面给串起来,做了一个作品,这样跟顾中山老师合作,他他会觉得想法特别重要,想法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有信心去做这些。因为不管是任何艺术形式,绘画还是怎么着,到最后都落在一个点,就是落在审美上,我觉得这个空子还是有的钻的。
UPEE:除了《自行人》的合作之外,在《Flycycle》里面有一半以上的曲目都在和 张羽涵Leezi合作,这次合作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在一张专辑里面有一半的曲目都跟一个音乐人合作,你们是怎么想到一下子就合作这么多的曲目的?
Jei Cyclist:其实我和张羽涵Leezi本身是要一块出一张专辑的,也就是《Flycycle》,但是因为一些跟音乐没有关的事卡住了,临时要去凑一些其他的歌曲放进去。本来应该8首歌都是我们俩合作的歌曲,现在发出来了4首,剩下的还有4首,也是非常好非常优秀的歌只是没有发出来。跟她合作,是因为荒井老师办了一个基本节奏的创作营,第一眼看见张羽涵的时候,我就知道她一定是一个西方教育背景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认真并且包容的创作者,所以我在没有听见她唱歌或者没有听过她作品的当晚我就向她发出了邀约,我说我正好在做一首歌,就是Flycycle你想不想jump in?
我说可以试一下,我们都是很互相信任的状态。在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我们就开始一块去写,整个production、编曲什么的都做完了,我说剩下的verse你来jump in——整个过程过于流畅和舒服,我在旁边喝胡辣汤,她戴着耳机想旋律,我喝完胡辣汤她写完旋律,然后我就制作人归位给他录音,然后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就发现我们的合作非常好,能写出来非常好听的作品,我任何写出来的东西,她一加进去就是加5分,至少如果满分是15分的话。
UPEE: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独立音乐人是你有在关注,或者说你想着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着跟他们合作的,可以举例吗?
Jei Cyclist:《Flycycle》是发完自行人之后的一个collection of songs。写了很多歌,然后我就喜欢听,写完就给大家听,我不喜欢,其实《自行人》非常煎熬,对于我来说,你像《Butterfly》和《ForYa》是21年年底就写完了,早就写完一直放在那里就从来没动过,就就是因为很多其他的原因跟音乐毫无相关的原因发不出来,一直到去年才能发出来,这种感觉其实不太好。
我喜欢的是做完了,我说这个歌太棒了,我想分享给大家,我就喜欢发出来。《Flycycle》像是这种感觉,我现在可以自己发歌了这种感觉,那么《自行人II》会更加认真的,像《自行人》一样去做一种专辑的概念。所以《自行人II》里面也预约了其实挺多我非常欣赏的优秀的音乐人,包括阿弗娄,DEN,SIENA,这些新晋的音乐人。其实《自行人》里《God’s Will》这首歌本来是要和窦靖童合作的,但是因为这个时间没对上,所以就没有合作成功。《自行人II》也许会有可能。
UPEE:刚有提到说像《ForYa》这样的歌是21年的时候就写好,然后直到去年这张专辑才面世,然后这张专辑同时又是你的第一张专辑。从创作到现在也已经这么长时间了,终于做出第一张专辑,当你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的全长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吗?
Jei Cyclist:其实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全长还好,因为听混音都听了很多遍就麻木了,但是我第一次听到它全景声的时候,有点想哭了。我的混音师都差点想哭了,但是他是另一个话题,就是全景声会让所有音乐基本上都在质感和感受上一个层次。不过发出来之后,骄傲这种心情还是肯定有的。
我觉得我值得骄傲,我应该骄傲,不管他怎么样,我做完这件事情,我觉得是这种向上的想法感受很多。
UPEE:无论是《自行人》,然后再到《Flycycle》,然后你刚刚有提到《自行人II》,其实都是延续了一个“Cyclist”的概念,你是怎么想到用自行人这样一个作为你生涯的名字?
Jei Cyclist:想名字很随意,我很早之前就不想把赋予名字的一些意义,我觉得它只是一个代号,因为我见过特别多,名字是瞎起的,但是因为他的作品好或者是这个人牛,这个名字才被赋予了意义。我也见过特别fancy的名字,但是没有什么用的例子,所以我不希望把名字寄托太多意义。自行人为什么叫自行人?我觉得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UPEE:然后你刚刚还有提到,你现在喜欢在做一些DJ-ing的东西,然后我想到很多音乐人他可能会比如说开一些分支项目什么的,你有没有想过说开一个比如说分支项目,或者说在某种的场合下以另外一种身份出现,比如说DJ什么样的有没有考有将有过这样的想法?
Jei Cyclist:现在我在为DJ的身份做准备做努力,但是我觉得还是以兴趣为主,如果我到后面我觉得DJ什么玩意没意思,我可能也就不做了。但是先玩,在之前我确实有想过开另外的账号,网易云音乐账号或者是其他的账号去做,专门去做民谣,或者专门就做一个hiphop账号。但后来我发现这个工作量首先太大了,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其次是我觉得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都融到一起?
UPEE:包括自行人这个概念,人的概念它本身就可以不那么受限;刚刚也有提到自行人,你有想过要和哪些音乐人合作,说明其实意思是这张专辑它已经在之筹备或者说在准备的过程中了。你在这张专辑里面有没有想哪些想要比如说想要着手尝试的内容可以透露给乐迷了呢?
Jei Cyclist:我其实特别想加几首dance music让大家能够跳起来,我觉得因为我开始DJ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 this is what music is for,就是要让大家跳起来舞。因为DJ is all about dance,娱乐,我如果你能让我跳起来舞,我不管你是在干嘛, it's good music。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浅显易见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直到我真正去让我的朋友们跳起来舞,或者让我自己也跳起来舞,真的开心,真的被entertain到,我才能感觉到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UPEE:首先你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音乐人,然后其实很多现在在国内的新一代独立音乐人,他们都不是学音乐出身的,然后对于这样的跟你类似的经历的音乐人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Jei Cyclist:其实我也是在尝试在做了,但是这个是比较积极的。我认识李吉吉老师,她能跟我聊两个多小时,她真的是老前辈了,而且人都是非常厉害,做出来的成绩,他也不是学专业音乐学出学出来的,但是他真的是足够有热情,有天赋,最终的审美点是在的,所以他能够做出来很棒的音乐。我觉得技术什么的这些东西在审美面前都要往后稍稍,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去做的话,不要害怕,可以害怕一点点,这样的话你能满足它的热情,但是勇敢去做这件事情,做完之后再说。Learn as you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