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Alternative Folk/Post Rock/Alt Rock
Release: 2023
Label: 生煎唱片
吉他朴素而温暖,时有自然感的氛围声响穿梭,《Meadow》自带有宽广而开阔的声音场景——虽说《共同的土地》带着缺省从“Shoegaze”转为“Indie Folk”的整体印象,你依旧可以听到在《California Nabulous》之中延承至今的后摇滚影响痕迹,在器乐与氛围带来的清新感之中并没有走向虚无,反而有愈发清晰的声音。
《回环的梦境》继续推进这种介于独立民谣与氛围后摇滚的奇特感受,吉他与钢琴共同把听众的感受推向下一处,和声和main vocal在充满松散感的编排之中反带着一份确定性;而这样的感受在《Leave Now, Breath Now》之中继续,失真吉他的隐现带来起伏,起伏之间完成钢琴至三大件的驱动转变,前一首缓缓下潜的听觉体验至此有了变化更快的速度。
前三首呈现了在缺省所具有的Post Rock influences之上融入的Fleet Foxes、Big Thief与BCNR色彩,但《共同的土地》并不是一张单纯于音乐上取舍添新的作品,从《家的故事》开始你便可以听到他们对本土画面的描绘,也便可以理解所谓“共同的土地”并不仅仅是“接地气”与“民谣化”的直述,更具有文本与精神层面的根源意识。
《家的故事》中第一次带来了专辑中痕迹鲜明的旋律线,从“所有的疤痕,所有的旧茶杯,都已经落灰,都已被覆盖”开始,缺省在专辑中的与听众的距离走近,嗡鸣与吟唱同时展开,广阔的音景于此与“人”完成了关联,并且在主唱持续进行的“表达”之中完成了与听众的联通。或许前三首还有更明显地将想象力交给听众的想法,于此则完成了“共同”这一命题的实现,专辑的美感也进一步更加“可感知”。
《松林》《余烬》《溪水》依旧是在紧致与松弛之中进行起伏,配器的原声感也更为明显,专辑进入更加Folk的轮廓之中,前一首的人气在三首中进入自然意象的描绘,《余烬》的C段是蓬勃如风的齐奏,《溪水》则干净澄澈的吉他驱动之间有开阔幽深的、与白水的民谣作品相似的氛围韵味。
《停滞的冬夜》在铺陈之中通过鼓的回响注入更多的民族感,缺省讨巧的一点在于,他们并非浓汤赤酱似的袒露,而在层次之中用配器的气质完成声场的延展,同时有干脆的吉他保持层次,又自然又舒展。《朋友》和《Struggler》继续了专辑中充满美感的千禧年民谣复兴气质,相比梁晓雪的城市感,缺省保持了Bon Iver式的原野气息,并在吹奏带来的前卫感,后摇气质的感染力和情绪线之中展现了更多的魅力。
有许多Post Rock专辑在进行过程之中走向了难以控制的发散,而《平原》开始的收束在爆发的情绪之中却可见缺省的掌控,段落鲜明之间是有条不紊的吉他编排和把控自如的演唱,室内乐气息之下有谨慎的暗潮感,即使如此,这依旧是一首在理性之中可见外放姿态的曲目,你就可以在主唱的高吭之中感受到他们向你敞开的情绪,只是这份情绪因收束有度显得更加丰满。
《平原》的丰满与外放给《明日天气如何》留下了更多延展的空间,前一首器乐与人声所具有的“理性”以更为条理、整齐与和谐的方式出现,似乎是更像是一整张《共同的土地》的回溯,从“天气”外围的描述,再至人际的内在表达,不仅在器乐段落与演唱上有爆发、收敛的回顾,更完整综合了自然的美感与人所有的动态。
《共同的土地》中有一份惊人的“洋气”(虽然缺省一直有洋气的成色),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以一份对味的另类民谣、独立民谣韵味完成了本土与民族的呈现,从而做到了“共同的土地”的点题。在各种“中国Big Thief”“中国Fleet Foxes”的赞誉之外,缺省保持了他们身上的后摇影响,在另类感的民族元素融合之后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学体系,对长期的缺省听众来说兼有熟悉与新意,也让人好奇他们在日后的创作还能继续挖掘、注入什么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