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Post Punk/Alternative Rock/Art Punk
Release: 2024
Label: Self-released
在首张专辑《冰面上行走》发行5年后,跳山羊乐队于专辑《在春天等待春天》中表达了他们对当下现实的更多思考。与前作在冷冽中呈现真实的表达思路有所不同,《在春天等待春天》在一致的后朋克、另类摇滚肌理中带来了更为发散、艺术化和先锋感的声音,并由此进行寓言式对现实感触的诠释。
《火山》是充满 80s 后朋克底色的开场曲,伴随着层次明确的几轨吉他,这首曲目对人与人之间联络的诠释并不如它的文本中那么有“直观的压抑”,相反,相对来说明亮的吉他音色和“干净”的沸腾声响、噪声片段,都让这首歌的段落与声音都有直接而充分的情绪空间。在声响交错,主唱与女声带来的起伏感,“woo hey, woo ha”的起落之间,《火山》伴随着更多的戏剧感反而把个体的感触带来了群像描摹的既视感,与文本中“巨大的火山在我身体里死去”却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声音在衰老”相对应。
《不透风的手臂》继续往更暗、更有哥特感的方向发掘,呐喊与低语带来紧实的闭塞感,乐队并不致力于直接描摹来自外部的控制,而是在受压、拥挤的听感中带来具有主观意识的感受。飞驰而过的滑音几乎没有终点、难以捉摸,小提琴在《不透风的手臂》的戏剧感中伴随着电吉他风驰电掣的重复段落中不断推进,上扬式的听觉拥有反抗力量,在4分钟后的段落中豁然开朗,进入“苏醒”的时刻,也由此乐队开始了“我发现……”的表达。而在尾段带有“活泼感”的编排,却也因此带上了伤感色彩和怀旧意味,专辑的悲观情绪于此已经非常鲜明。
《网》引入 Dance Punk 的节奏感,在酸、冷而硬的气质中,乐队依旧处在一种“被束缚”的悲观语调。但进入中部时,无论是带有隐约英伦气质的吉他旋律,或悠扬却凄美的小提琴,都明确地描摹了“网”之外的鲜艳而活泼的能量与色彩,最终在冷静之后迎来爆发,继续深化专辑本身的戏剧感。而《悬崖舞》在电流噪声,低声呼喊之间呈现冲突和意外,吉他带来的异域舞曲感,攀附于紧致简练的节奏上,这首源于即兴的曲目也带有能量直给的先锋趣味,在专辑本身强调的段落感中带来一阵紧接一阵的听觉刺激。
《Hate Rock》依旧带有专辑的戏剧感,却把《在春天等待春天》引渡入新的阶段。前一部分或许可以形容为一种明确的感觉,自《Hate Rock》开始的专辑后半程则更像一种难以明确描述的状态。《Hate Rock》在“I don't care”呐喊中的冲撞感中带有迷茫与错失感,速度变化后进入中部则借助漫无边际的噪声段落带来纯粹的虚空感;在《圈套》中,则在危险四伏的弦乐编排中变成了挣扎无力的泥潭;《宽恕》则是带有“弱者生长”一般压抑的撕裂与暗沉。
前半张三首曲目递进、紧密的情绪链条,在《Hate Rock》之后变得更为发散,进入诠释混乱与失序的状态中,这样的节奏在带来充沛的情绪回响后于最后三首得到了更好的梳理。《在太阳下等放晴》在时而和煦温柔的吉他之后是军鼓带来的骤雨,充满意外与恍惚感,这样的恍惚与文本中“我不能说我的名字 我不能说我的思考”的清醒感带来一种错位的冲突感,确与“在太阳下等放晴”“在春天等待春天”的变化、被动意味一致;由此重叠出《蝴蝶》的厚重感,在鼓和吉他带来的“蝴蝶振翅”的听觉之时,依旧映射着专辑本身硬朗的整体气质,却在压抑之外带来了具有浪漫感受的喘息。
在《蝴蝶》后,《中秋》更像一首充满了“分心感”和恍惚感的悲歌,这首来自乐队相处感受,在人员变动过程中创作的曲目,涵盖着实在的复杂情绪,在暗沉色彩中小提琴有流利细腻的悲伤气质,在专辑充满冲突、碰撞的收听过程中进行了紧实而细密的收束,落于情绪化、敏感的表达之上。
《在春天等待春天》是跳山羊五年以来感触的一次集合,站在历经从时代、环境到乐队、个人变化过后的节点。对权威更为明确的态度,对创作本身理解的成长,跳山羊在这张专辑中并不致力于提供这些事件的结论或回答,而是以确切的“当局者”视角进行记录。也由此,《在春天等待春天》亦不像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更具有“过程中”的状态。
而在几乎所有由杨海崧制作的发行都收获的“小P.K.14”评论之外,跳山羊在这张同样是 Post Punk 底色的作品中展现出了不少乐队自己的意识,例如更多向先锋化的即兴段落的探索,更添入诗感的弦乐编排,让《在春天等待春天》伴随着更加艺术化和变化感的声音确立更多属于跳山羊自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