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Indie Pop/Alternative Pop
Release: 2025
Label: 第四音乐
距离《巴蜀文艺复兴:第二章》大约两年左右时间,施鑫文月在这张新作中暂时放下了“巴蜀文艺复兴”的以流派融合为基础的 Alt R&B/Alt Hip Hop,而以切口更加轻巧、整体姿态更为轻盈的 Indie Pop 作为展开叙述主要的框架,似乎找到了迄今为止最为舒适的表达状态。
先行曲《Clouds》一点点 Jazzy 感的器乐律动配合足够把控的说唱仍是属于施鑫文月自己的气质,复古荧光合成器与和声在轻盈之中飘洒的出神感让人回想起 2010 年的 Gorillaz,笛声在此则有完全的合理性和适从感,不以“流派融合”为噱头。这对于“灰太阳”的整体氛围构建来说恰如其分,也似乎是笔者收听施鑫文月至今认为最在柔软中可见自如的一首作品。
而在此之后,标题曲《灰太阳》则把这点来自施鑫文月和 Damon Albarn 的“神交”继续发挥。笛子与 Rhodes 的配合听起来莫名像月光下的葫芦丝,在暗沉的整体气氛中有灵动游移。专辑进行至此呈现出一个逐步打开、释放的过程,即使有强调“灰太阳”气氛的闷以及“在湖旁绕圈”这样试图解闷的笔触,却可以有随笛声和律动逐步解开,出神于各色场景细节——这两首曲目都让人回想起 Gorillaz 与 Bad Bunny 在《Tormenta》的“雨后清新”,在施鑫文月自己的诠释中则完全与他的音乐语境相契合。
标题曲和《Clouds》本就是《灰太阳》这张作品的主轴或“题眼”,穿插于之间的其他曲目则可认为是这种情绪状态的或延伸或补充。《First Time》比前作的《Sad Boi, 耙耳朵》更有舒适,几乎是在“恍神”的状态中更有张弛;《家》则像是浮出水面的片刻,却也依旧包裹在“灰太阳”的混沌之中。前七首的曲目融合在一起并不算长,在《追太阳》的钢琴与 Drum n Bass 的结合中反而有拨云见日的变化感,配合 Spoken Word 这样一首走向“大”的曲目却也有把控在“小”的布局里。
笔者并不认为专辑在体裁上偏短就应当被批评,叙事的长短本身即与内容相关,而在《灰太阳》之中,施鑫文月着笔于“河畔长椅的一次偶遇”,再延伸、填入天气之下与情绪之中的感受,反而让“灰太阳”这一状态与“即时”相对应,更让整体营造于“出神之间”的编排更为契合。显然,相比前作注目于流派融合与本土意识(并没有说这不好的意思,之前也很好听),《灰太阳》里的“望江公子”望向了自己,在更为放轻、走偏的音乐中反而更有自我,也更可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