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谷歌街景
Genre: Experimental Rock/Art Rock
Release: 2001
Label: XL
视觉一直是Radiohead被人“忽略”的一个点,从Pablo Honey开始他们的单曲和专辑封面设计就十分的出挑。从The Bends时期诡异的VHS,OK Computer时期的拼贴风格再到Kid A封底的火山都出自Stanley Donwood之手。从Kid A开始Radiohead就已经不能算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乐队了,摇滚框架已经不能限制他们的发挥。当你看到他们每张专辑的封面的时候内心就已经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一个概念,听完专辑后再回看封套上的艺术作品又能对它产生更多的理解——一个非常完美的循环。
Thom York嘴上说着他们认为Amnesiac和Kid A是两张完全不一样的专辑,可是从同名曲的待遇来看Amnesiac就已经输了,从Kid A里改编的Morning Bell后面加一个"/Amnesiac"就成了Amnesiac这几个字(除了封面上)唯一出现的地方。因为录制时间地点的高度重合,Amnesiac和Kid A的风格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这张专辑有着"Kid B"的称号。
关于Kid A的专辑概念除了克隆人这个官方透露的线索之外,其他的各种"lore"大多都是歌迷脑补出来或者是藏在包装的liner note里。Amnesiac也继承了这样一种极富诱惑力的概念。按照设计师Stanley的解释,封面的小人是“迷失在伦敦的弥诺陶“,Stanley把伦敦视为一座被遗忘的城市,也契合了”遗忘症“这个名字。
Kid A在概念上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限的,而Amnesiac的出现就像是给Kid A划上了一圈边界。这张专辑不仅仅是Kid A时期正式发行的录音材料的完结(之后的Special Edition里加入了很多Live和未发行作品),更是让大众对Radiohead这支乐队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初Thom认为如果把Kid A和Amnesiac变成一张双碟发行,会起到相互抵消的作用,如今看来这样做是对的。虽然Kid A整体风格千变万化,但听它的时候你能明显的感觉到有一根绳子牵着你在走,Amnesiac完完全全就是一场让听众自由探索的冒险。
暑假的时候去看了不眠之夜,我和一堆观众跟在一堆演员后面东奔西走,一个一个房间的“乱窜”,跟丢了好几次以至于只能半途加入另一条故事线,算是体验了一把"Pulk/Pull Revolving Doors"。就像不眠之夜带给我双腿的酸痛,Amnesiac并不是一张听众友好型的专辑。不像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的缓慢推进,Packt Like Sardines In a Crushed Tin Box借用Idioteque的鼓点一下子把你拉进这张专辑。Thom是少有的在应用Autotune之后嗓音还能让人觉得有说服力的歌手,高度电气化的"Get off my case"反而更加理性。
Radiohead在Amnesiac里探寻了更多声音的可能性,比如Pulk/Pull Revolving Doors的压迫感,I Might Be Wrong结尾的键盘,Like Spinning Plates的旋转音效都像是一场过火的ASMR。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几首歌也充满了Raiohead的特色,Knives Out的开头延续到了In Rainbows里的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Pyramid Song把Thom York病态的嗓音用提琴完美地衬托了出来,中段的换拍也是用一段Drum Fill顺利带过。I Might Be Wrong更贴近OKC的太空/科技感。Morning Bell/Amnesiac相比Kid A里版本更加空灵,也更契合“遗忘”的主题,甚至加了一点独立民谣的味道,我相信这首改编或多或少影响了Kurt Vile的Smoke Ring For My Halo。
Amnesiac的首周销量超过了Kid A,在改变独立音乐发展路线后的短短几个月Radiohead把Amnesiac扔了出来,因为发行单曲的原因,首周销量看似反常实则合理。在Morning Bell之后的下半张专辑里,Radiohead似乎真正地在Amnesiac里迷失了。在各种Special Edition之后,Raiohead在今年会发行KID A MNESIA,一张Kid A和Amnesiac的合辑以及更多该时期未发行的作品,20年之后Radiohead终于把这两张专辑拼在了一起,都说历史是个圈,那么在崭新的这个10年里,还会有更多像Kid A这样的作品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