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Indie Pop/Alternative R&B/Indie Folk
Release: 2023
Label: Self-released
《Me&Nature》标题曲吉他开场先有清新简单卧室气又自然开阔的Indie Folk味道,仿佛Skullcrusher《Storm in Summer》雨后土壤的潮湿感与舒适,马马魚子的演绎很有洋气的独立味道,摆动于新民谣的暗潮边缘而自有Chamber Folk流畅而豁达的明媚,简洁与漂亮在专辑的第一首就留下印象。《Chillhood》再回归卧室鬼马而Cult的小氛围与文本中,“指甲被门夹到 血流光”“梦见牙齿掉光”的诡谲场景包裹在可爱的vocal之下出现魔力的反差感,这一首与《被窝是青春的坟墓》《Moonscar》同是相当Z世代的Indie Pop+Alt RnB,相比Melanie Martinez《Cry Baby》鲜明的“猎奇感”,马马魚子用一种ChiliChill的少女感与魏如萱10年代初的吞音咬字与病态氛围相调和,反而更让人感觉自然。
《谜 一般般 女子》是非常惊喜的同时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曲目之一,轻微Indiemo感吉他与错位鼓点的90年代末数摇即视感,编曲于此放置于更小切口的卧室乐场景中,B段Spoken word的深邃遥远与vocal的弹跳感产生了魏如萱《脱光光》式的私密感碰撞,但相比后者呈现出的巨大的摇滚野心,马马魚子更落脚于暗潮民谣,在保持克制状态之下持续有隐隐的躁动感,中英文的“互译并行”更有时空场域切换的奇幻感,一切设计都保持在精巧的“微缩”状态中。
《Hana on the Highway》一下切进Synthwave的赛博世界中,但B段泡泡感音效的持续坠地又有“Me&Nature”一面的呈现,合成器并不是来自机械与科幻的跳戏,而是“我活了 随自然继续”的能量外现,或许在开场可能产生的“难道’Nature’就是民谣印象吗”疑问已经于此打消,卧室营养可以是Nature,自我意识也可以是Nature,Nature不仅仅是“自然”,同样也是“本性”——并不仅仅是由内而外的“向自然拥抱”,也可以是由外向内的“观察自我本性”,“Me&Nature”本身就可以是内含双关意味的“双向凝视”。
《塑料爱》的水雾迷蒙Chillout缓拍气质足够让人治愈。《生命之外》在抒情之中走向深刻,但并没有被做成一首典型泛滥的Ballad,马马魚子的咬字与呓语编织出了一个脆弱感与私密感交织的角落,但又让downtempo、钢琴和和声充足的情绪色彩延续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10年代Ex:Re式的欧陆独立氛围在此与更具鼓动性的旋律结合有了更可触的轮廓。生命消逝后的“无痕迹”却又有“琥珀冻结般”的瞬间,落笔于生命之外的遐想与遗憾,结尾却在暗色调的角落中走向恰然与释怀。
《Flow》完成了向标题曲的收束,同时带来更多00年代Post Brit的吉他摇滚能量,阳光下的开阔感在此出现,自然声采样也在结尾进行完成点缀。专辑制作人西米进行featuring的《infp(s)》也是专辑中我非常喜欢的曲目,点状粒子声效的散漫触击带来了清新又不刻板的电气感,Pre-chorus一点吉他的Dream Pop痕迹,西米verse之下有马马魚子的吟唱更添均衡与层次感,PB R&B的atmospheric、水质感、都市气于此与鲜明但不落俗的流行性构成恰到好处的和谐,最终一切在“吃饭 睡觉 打豆豆”的幻想现实交错边缘的生活图景中淡出。
马马魚子并没有在《Me&Nature》成为批量生产宁缺毋滥的甜感或病态少女,相反,她在卧室流行之上寻找Indie Folk、PB R&B、Indie Rock的交叉点,再以“Nature”的切口进行表达。没有一首歌不悦耳,制作上品控在线而成色不错,不过似乎专辑前半段统筹略显不足,曲目之间可以更加连贯,相比后半段更流畅的情绪线和听感推进,前半张听下来的颇有散漫的面目更像是一张Mixtape。回到《Me&Nature》整体,在另类的友好范畴里它更像是一次马马魚子简短而“飞速掠过”的自我介绍,更让人好奇如果更“聚焦”会有怎样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