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档留言
本榜单内容首发于 2024 年 4 月 12 日。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来的那一版本被删除,大致能猜到原因之后我们做出了一些必要的调整,补上了之前一版遗漏的【第72位】。
(首版)Editor's Note
from 石田吉藏
试试?华语摇滚呗。
摇滚乐在华语地区是发展得最为丰富与活跃的流派之一,而整理一个华语摇滚榜单不仅是重温那些精彩的作品,也是在华语独立发展到当下各路新兴音乐冒出的阶段对一些“过往经典”影响与意义的重新思考。
而在榜单整理的逻辑之上,如果过去的一些榜单是带有“如果滚石五百大在中国”想法的刻奇模仿品,那么这个list更偏向于发掘被低估或忽视的发行,因为刻板印象或流派偏见(或单纯出于收听偏好没听过而不在意)而被遗忘的音乐场景和创作者,以及我认为应当受到更多关注的音乐,而不是对舆论标准答案进行没有太多新内涵的重复。
严肃的前卫音乐与小体量的梦泡盯鞋可以作为同时(甚至同地)出现的音乐场景,而表达的多样化也从音乐形式延伸至文本。在摇滚这样一个“大类”中,有不少疑问与争论需要思考,所谓“流行底色”“唱作人”与“泛摇滚”怎样才能算入摇滚定义范畴,所谓“摇滚精神”在确有共鸣与强硬拔高之间的区别……但天下乐迷在嘴硬上历来如出一辙同而不和,张口大言不惭、闭口油盐不进,辩经于此没有多少意义,不如就从具体的音乐之中寻找答案。
而所有榜单都是主观性质的,笔者亦不否认这一点,也因为个人整理的性质明确,不必拿各种资格来给自己进行一点“客观性”的背书——通过背书证明客观本来就有一些诙谐。相比此前华语500给不少朋友留下的“我的个人榜你多什么嘴”印象,依旧欢迎意见建议,但更希望大家可以在理解这个整理的逻辑与标准前提后再提出,避免一些实际上不必要的争论。
除了前述需要落脚到具体作品上的争论,还有一些在正文之前就可以明确的内容:重型不计入,因为个人认为重型的音乐语言与此述的摇滚已有不同,加入一部分重型不仅可能让这个list本身看来乱七八糟,更可能让整理的逻辑走向莫名其妙(而且当下华语重型显然已经值得单独作为一个独立出来的音乐场景进行讨论了不是么)不过有些不那么重的“重型”还是会看情况收录的;虽然这个榜单整理的速度很快(耗时长达半星期),但之中的全部作品都是近期与整理期间再次收听而非根据印象评价;对于比较新的发行可能会有故意或不故意的遗漏,因为个人认为一些新作品对其所在场景的影响可能还不那么明显,值得放在之后再评估(当然也不代表“敬老”是这次整理的基本逻辑的意思)。
因为会附有短评,本文会很长,还请如厕时阅读的朋友注意时间。也因为这个 list 更多倾向于呈现常见答案之外的音乐,为了避免一部分朋友因为着急看 No.1 跳过其他作品,于此直接揭示第一是崔健《红旗下的蛋》(《解决》No.10)。
注:去年的华语最佳500张专辑出了之后,我们有在互联网上有看到部分网友有发布他们在“借鉴”后的类似榜单(甚至连误排都照搬)。往后各位如能从我们的内容中得到启发,我们非常荣幸,但也请您标注参考(抄袭)来源,以尊重劳动成果,感谢。
本榜出现的直接动因还是笔者对最近看到的一个“中国摇滚百佳”略有拙见(虽然才发现它是上个月发的,但是这周一才看到)。实际上按照彼榜的(狭义的)摇滚定义——也就是“土摇”的范围,似乎也就四五十张相对有列成榜单整理的意义(但不代表你现在看到的TOP200有3/4是水货的意思)——与其将“华语摇滚”的定义窄化到只能重复一些标准答案,成为某种无意义的自嗨,不如发散地寻找一些不曾被很多人关注到的遗珠,更何况它们本来就更好听。
200. Audiotraffic Audiotraffic
后摇基础上加入小号与一丝丝电气拿腔拿调的 Indie Rock,编排整体平稳,千禧流摇有样学样。与爵士内容,整体还是比较稳当的。
199. Frusciante 佛香甜
具有年轻气焰的 Garage Rock 配合 Power Pop 旋律写作,对 00s 与 90s 的短暂回溯。
198. 不标准情人 雀斑
其实还是比较流行,那又怎样,可爱完事了!仅作一路小清新甜味 Dream Pop / Indie Pop 代表,这样的音乐似乎总带来没有技术含量的印象,却在网红糖水系四处横行的当下找不到可爱得这么自然的一张。斑斑有一种跟 the pancakes 一样的没架子,注定怎么做都能带 Indie 味。
197. 歪打正着 脑浊
Songwriting 比较讨喜的朋克,并不算生猛,反而是比较甜的。
196. 在城市上空飞翔 冷酷仙境
另类摇滚之上更多电气氛围,因制作条件成色相对粗糙。
195. The Time is Coming False Alarm
一点架子都没,乍一看散漫了但实际比出道作齐整了一些,但与其赞扬它尚有不够的成色,不如肯定在00年代前半适时出现这么千禧独立小孩的音乐确实是与时俱进的。
194. Bittersweet KillerSoap
整体完成得就还好,吸收 J-Rock 与部分 My Chemical Romance 的营养,充满千禧年青少年流朋的稚气与能量,总让人觉得似乎应该被记得一下。
193. 白夜 Chui Wan
一些可感知的 Krautrock 营养,和主要的 Post Punk 基底,《白夜》里的吹万走的 Neo Psych 路线实际是路径鲜明的,同时也是相对“即时”而内容不那么多的。
192. 化学 话梅鹿
挺好听的清澈透亮 Math Rock / Post Rock 双拼套餐。
191. 没有鸟鸣,关上窗吧 声音碎片
回归的声音碎片做出了一张用以解决“中年危机”的专辑,相比此前的声碎作品,《没有鸟鸣,关上窗吧》在标准的 Indie Rock 之上寻找个人意义的生命思考反而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有让声音碎片被单独提及的意义。
190. 时间的皮毛 After Argument
与P.K.14在美学上一致但更靠近朋克的一队,依旧有相对还行的成色,虽然玩票的可能性更高。
189. 为艺术牺牲 粉红A
轻巧自然的 Indie Pop,轻微的 Surf 感和 Indiegaze 底色。这样的港乐独立队总有一路的小体量和轻盈气质,但想传达的的内容于之中又不平浅。
188. All the Good People Will Shine 22Cats
足够标准的卧室 Indie Rock(那种看封面能猜到的)——收进来也是起到一个 reminder 的作用。
187. Casino Demon Casino Demon
Casino Demon 的自在和粗糙感都内含一种没心没肺的精神,也因为这种无所谓的理念,他们的各部分器乐包括旋律写作听来都带着欢快的挑逗感,并与他们的独立气质相关联。
186. 不留行 不留行
哥特与现代美感的 Art Rock 结合 Post Punk 底色,艺术化方向已具雏形,只是整体成色尚粗糙。
185. Asian River 花伦
慢核感更多的 MONO 系后摇,或许起伏自然些就不会听来那么束缚了。
184. The Revival Stranded Whale
另类民谣与独立摇滚配合,在相对沉重厚实的听感之中依旧可以感受到器乐动态。
183. 表情银行MimikBanka 表情银行MimikBanka
同名专辑的表情银行对于自身风格有了更多的自信,在 Art Pop 与 Alt Pop 基础上展开更多深邃的叙事探索,从自我视角与城市人群的文本结合,落脚在细谨的编排之中。似乎是他们逐渐确立自己创作个性却又有向外尝试的作品。
182. 432 Gatsby in a Daze
明显的“拿捏感”的整体音色,带着江浙风情的 Dream Pop 更多落脚在实在的听感之中,相比于EP而言《432》在趋于精致之后少了此前地下感的粗颗粒与冲撞感,歪歪的“lofi”反而让他们听来像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独特于卧室之外,玩票感又有自如的懒意。
181. 给你看 佛跳墙
戴佩妮本身就是一位审美上相对比较传统的唱作人,这个形容是中性的,跟她带领乐队做出成色优秀的作品没有冲突。而在佛跳墙的三张专辑之中,《给你看》之中的他们最为成熟又有恰好的表达欲,是显然在戴佩妮审美主导之下做出的各方面都严整、精准的专辑——佛跳墙依旧可以被肯定的一点在于本身唱作人+ Band Sound 配置之中,乐队的存在感还是可以通过编排被感知(虽然也相对保守),这应该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戴佩妮同时也是一位能量与风格都足够强烈的创作者。
180. Action Figures Anodize
在与内地音乐人有更多接触后的 Anodize 对自身创作展现得更为成熟,《Action Figures》在相对传统的“金属+抒情”配置之上依旧有不少审美上更丰富、技术更稳当的新内容。
179. Sprout Sound and Fury
在 my bloody valentine 一路之中的盯鞋中保留了不少外放的音乐特征,并在 C86 的糖感之中带来一些印象。
178. 少年故事 彭坦
《少年故事》里的彭坦与达达并不相同,这一张专辑之中的他依旧保有少年的干净气质,对流行的进一步依靠并不是坏事,在整体层次更清晰的制作之中有更完整与更饱满的呈现——这反而是达达或者基诺等同期其他乐队在成色上所欠缺的。
177. 荒野星 发光曲线
Alt Rock 与 Synth Pop 的恰好搭配,发光曲线在概念叙事的严肃感之中有相对准确的把控,旋律更加明显的同时也有更熟练的氛围营造。
176. Chinese Football Chinese Football
国足的 Midwest Emo 营养并不完全来自取名灵感来源 American Football,同时还有一些日系数摇痕迹,而在乐队集体的中和之中,徐波个人项目 A Hidden Trace 里更具甜味的音色审美于此得到了相对更舒适的协调,在丰沛的情绪表达之中自然成为不少听众心目中最适合诠释热血与青春的音乐。至于是否为“最佳”或“极致”或许有待商榷。
175. 爱是昂贵的 声音玩具
重组后的声音玩具相比早期的实验感走向了更平滑自然的旋律写作,在意图明确的艺术化之中成为另类摇滚乐里稳当的一队,齐整而能给人带来熟悉感。《爱是昂贵的》除了是他们在生涯新起点的一次整理外,也拥有了前作所缺失的自觉感,走向了应该的成熟。
174. 潮湿 粉红A
最能概括粉红A的乐队特征与审美倾向的一张专辑,轻微的 Jangle 与 C86 质感,在 Dream Pop 的基本框架之中完成他们的独立气质刻画。
173. No Party People 24 Hours
冲撞感满满的无浪潮后朋克,在兵马司作品序列之中依旧可以算具有个性的一张。
172. 爱会死 乩童秩序
由伍佰操刀制作,在 70 年代迷幻的审美主导下充满晦暗与晦涩之感的另类摇滚。
171. 同名同姓专辑 旺福
旺福的个性就是无厘头搞怪可爱,并且相比自然卷沾带 Indietronica 的路线他们更依靠 Indie Rock 底色,时不时有松紧有致的 Funk 律动和摇摆感出现在他们的音乐之中。
170. 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 永远怀念塔可夫斯基
适合写在这里的部分是我觉得飞机场以及其分支项目即使在成员有充分自由表达之外依旧没让音乐成为观点的附属——这并非对他们选择表达有意见,只是出于他们对坚持musician本格的肯定。
169. 假音人 假音人
在标准的 90s Indie Rock 之中时有玩票的幽默出没。
168. 好极了!?清醒
英摇在中国独立场景应该生长出来的声音。
167. 未命名 / MMM 在草地上
也是一张“Lofi Indie Rock 就该这样”的专辑,只是华语此类创作都保持小体量的特点,或许更像只是 Car Seat Headrest 近似一路的小品尝试。
166. 雨昼 逆耳
自然通畅,在相对简洁的编排之中有可感知的明暗变化,一张均衡又平和的 Post Rock 良作。
165. 白色太阳枪 The Lee's
无论是 Indie Pop 的旋律创作或 Indiegaze 的整体风格,专辑中纯粹的独立气质是维港唱片独一份的。
164. Little Wizard I 小巫师
在 Post Rock 之中整体更具有冲撞感的一张,器乐纹理鲜明可触,同时也有轻盈温柔的时刻。
163. Manic Sheep Manic Sheep
旋律写作非常台式小清新的盯鞋,在偶尔的另类感时刻之外主要都由梦幻与轻盈构成听感。
162. 23:59 Before Tomorrow 鸡蛋蒸肉饼
在细微角落有不少艺术化“雕琢”的数摇,而整体的旋律写作时有大气又时有戏剧感,一整张的收听带着趣味与优雅。
161. Hereweare 柳叶鱼
能量饱满并保持着外放姿态,极简配置之间用重复更多的乐句和噪音直接带来听觉刺激取代大篇幅的氛围构建,以至于在不少时刻都显得不那么“典型后摇”。
160. VOOID VOOID
DIY 属性更加明显的洪申豪在充分的能量之外拥有了一层迷幻色彩。整体而言并不太算得上“历史最佳”级,但洪申豪与VOOID依旧是值得期待的。
159. 公路白 Selfkill
后摇基础上加入小号与一丝丝电气与爵士内容,整体还是比较稳当的。
158. 余波 卧轨的火车
跟赤瞳的不少发行一样都带有水雾迷蒙之感,卧轨的火车在第一张专辑就已经明确了自身 Alt Rock 与 Dream Pop 的路线(虽然下一张就一下子实验了),同时在编排与旋律之中都融入更多的本土气质,并让隐隐约约的暗潮气质转变为明亮,内敛得恰如其分。
157. 失语的鳄鱼社会 阿飞西雅
略掺一些噪音的后摇,也是阿飞西雅成团几张做得最饱满,情绪脉络最通畅的一张。
156. 自在本性 戳麻
戳麻的遗憾在于似乎潜力还未尽然展现就匆匆解散了,在重型后摇之上加入二胡自然是创意,唱词的旋律写作或许可以更好。
155. Before the Applause 重塑雕像的权利
带着冷峻走向 Dance Punk 的重塑依旧是对味的,作为一支走起来了的独立乐队《Before the Applause》也的确展现了花费到位应有的成色,保留了一如既往尖锐又意味深刻的表达,在内含更多科技与惊悚气质之中完成重塑美感的延伸。
154. 彩虹山 文雀
《彩虹山》里的文雀总让我觉得他们有很多的小心思,并且在沉静之下也有难抑的动态,以及在活泼之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灵动,他们的表达欲足够充分。
153. Wet Hearts & Dry Vomit The Bedstars
70s Punk 影响与 Blues 底色,The Bedstars 的首张专辑充满了直截与冲撞,但与其说是反叛,他们在这张作品之中表现得反而比预想得要享受得多,成为朋克“少年气”的另类演绎,意料之外的干净与符合期待的悦耳。
152. 南方II 48V
《南方II》有跳跃的器乐肌理,变化更明显的氛围营造,48V 刻画自己在后摇场景之中的独特并不以前作的电气为着力点,简练澄净又充满想象让他们更具魅力。
151. 夜工厂 猛虎巧克力
你乍一看可能以为是什么网红新队,结果一听才会发现这原来是郑宜农开的小号。这里的郑宜农比许多加入乐队行列的泛独立唱作人都更没包袱,第一张专辑的猛虎巧克力就已经是一个配合默契的 Indie (noise) pop band,配合郑宜农本身足够能量饱满、情绪醇厚的 Songwriting,好听得单纯直观也意料之中。
150. The Terrible Silence 疯医
疯医的初登场就有不错的成色,成为 Bauhaus 式暗黑系后朋道路上新的一员。《The Terrible Silence》可称不错的起点,但从 2024 年回望疯医至今的生涯,似乎在当下更加前卫化的演进方向之中未来更值得期待。
149. 哀伤 Lonely China Day
实验元素丰富的后摇,在晦暗干涩的人声段落之中对中文语境事件进行仿摹。
148. 烧金蕉 百合花
哪都蛮稳当的民族融合,因为流行底色不少挺好接受的,比较突出的一点在于采取相对趣味的方式,让一整张专辑透露出更多的年轻气。
147. WATCH OUT! CLIMATE HAS CHANGED, FAT MUM RISES…… 重塑雕像的权利
Gang of Four 影响有迹可循,之外没什么想说的。
146. The Boogie Playboys The Boogie Playboys
听得出来,他们是很认真地在复古,在 Rockabilly 之上纳入广东地域元素,这已然选择了一条目前没有同类的独特道路。
145. 赤子 范晓萱&100%
同样是唱作人组队,同样是能量强大的才女,范晓萱更适合成为“主唱”的一点在于她无论是演绎还是写作都具有进入独立场景的兼容性,当然她也一直都聪明地选择个性更鲜明的乐手进行合作,以至于她的每一张乐队作品都有足够多的 Indie band 属性;也由于她作为色彩浓烈的范晓萱,在写作展现出更多的流行倾向时,作品也会展现出更多向主流靠拢的动态,成色上的确均衡且足够悦耳的《赤子》也更流朋化,走向了内容含量相对不那么多的方向。
144. 模样国 声子虫
电气感层次明显而不俗套,各方面都足够齐整,同时曲目叙事完整的后摇。
143. 你不是人 河豚子
相比盯鞋,这更本质只是比较少女系的 Noise Pop,朋克底色或许更明显。能量密集之中少女声音反而更有特色了。
142. 这就是你 舌头
可能是舌头生涯相对而言最展示攻击性,做得相对完整,在直接之中内容表达更有力,同时相对确定自身 Hardcore 特色的一张。但我觉得排低点无碍,无论表达或力度都有更佳,仅追封意义不缺我一张嘴。
141. finders keepers 8mm sky
温润的音色审美同时节奏与能量干净,色彩明丽却浸透内敛的情绪。
140. 娱乐世界 林强
感觉其实在这个榜单里把林强排低一点倒也没事……
139. 无法逃脱 指南针
单纯悦耳,刘峥嵘或许也是一位被低估了的 vocalist。
138. The Moon is Man Forest
Boyz & Girl 与落日飞车组成的硬核车库 supergroup 盯鞋玩票。
137. 谈钞票伤感情 谈感情又伤钞票又伤感情 顶楼的马戏团
这是一张应该去掉包括所谓“解散加成”和“朋克印象”等等顶马滤镜再对待的作品,的确小清新,但他们并不是在对飞机场和自然卷进行复刻,顶马强烈的戏谑腔调反而让他们听来更有闲逸的地域气质。偶有 Funk 与 Reggae 佐味,这单纯就是一张标准悦耳又有意思的 Indie Pop 而已。
136. 多米力高威威维利星 脏手指
/
135. Everyone Loves You When You Were Still A Kid Atta Girl
写得很好听。
134. 脑海群岛 甜梅号
甜梅号一直都能把控干净透亮与氛围层次,有一种独立大团独有的成熟和稳重。
133. 梦境 大象体操
发展到《梦境》的大象体操跳跃出了数摇的流派局限——这无疑是正确的,在更多花草系影响,民谣与爵士的色彩配合之间,他们与自然、即兴相关联的音乐特征也变得更加明确,并在与各路客座的合作之中展现自在所具有的掌控力,非常扎实。
132. Days Gone Fayzz
足够美好的器乐摇滚,画面感描绘细致的同时有紧致不失动态的氛围,在成熟的技术之上通过具有呼吸感的编排让温度传递于沉静之间。
131. 镜中镜 Skip Skip Ben Ben
整体感觉不如斑斑日后的《Boyz & Girl》,也更多是她与兵马司磨合之中的作品,斑斑本人细小又能量饱满的气质也有足够的展现,稳当而风格明显的 Noise Pop,可以放进来就放进来了。
130. 请给我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 美好药店
符合小河印象的前卫与实验。
129. 60 km/h 晨曦光廊
通过明显且外放的电气后摇确立起晨曦光廊的音乐特征,但《60 km/h》最引人深刻的还是饱满醇实的氛围与感染力十足的运动感。
128. 南方 48V
水准成熟,通透顺畅而不雕琢的电气后摇,48V 的初登场就足以放在国际对比,《南方》之中细碎的电子声响在冷静的编排之中以驰放感疏解所有紧张,并带来和谐与温暖之感。
127. swallowyourshadow downer
同样是 Slowdive 系盯鞋,丹娜拥有更多慢核色彩,音色的选择则居于 90 年代的梦幻与 Jangle 之中兼容。这无疑是个性而神秘的一队,可惜也算可期待的一点是他们日后不会再制作盯鞋音乐,而是更多投入于噪音之中。
126. 漫步北纬40度 赵一豪
赵一豪来到中国大陆的第一张作品,走上了更为电气的方向,并在维持自身原有的迷幻色彩之中追求了更加先锋派的内容。
125. 狗日子 表情银行MimikBanka
这号真的养成了——来到《狗日子》的表情银行已经懂得了如何在她们已成体系的原声感、前卫气质与流行底色都恰当均衡的 Art Pop 思路之中写出亲和又饱满的旋律,并由此展开充满生活思考与现实想象的叙事。表情银行的创作意识愈发鲜明,同时对自身的另类气也有准确的克制,并演绎出符合表情银行印象的优雅与温暖。他们同样是一支属于未来的乐队,并且会越来越重要。
124. 起来 四分卫
四分卫身上有非常明显的角头印象,更明确来说即台湾烙印,但相比其他音乐人的民谣、民歌底色,他们更是从地域情怀出发的充满理想和意识的年轻之声。
123. No More Nice Girls Hang on the box
挂盒这一张的“人声实验”是从华语女子朋克转变为野生天后KTV——“这可太朋克了!”
122. 边缘转生术 同根生
有纠结要不要放在民歌榜就不要放在这里了,但是最终还是觉得摇滚留一位置并无不妥,整体各方面都比《烧金蕉》更进一步,轻盈自如又律动鲜明,神采飞扬时尚自信。
121. 我想你会变成这样都是我害的 Tizzy Bac
在 Piano Rock 之上元素颇多让人觉得 Tizzy Bac 三个成员在听音成长的途中应该吃的挺好。The Strokes 的细小感,The Flaming Lips 的漂亮,钉筑于钢琴之上实在太过舒服,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音乐特征足够自信。《我想你会变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整体而言也更像散漫的杂感合集——不然怎么被称作“牢骚系”呢——这可能让收听本身变得疲乏,几首突出的曲目实在印象鲜明。
120. The Way We Were The Yours
千禧味正正的小盯鞋港团怎么下一张到兵马司就成批量生产的伪 Sonic Youth 了呢,小编也很好奇。
119. 寻找国王 33岛
充满戏剧收听体验的迷幻摇滚概念专辑。
118. 重返荒湖 Alpine Decline
阿尔平的旋律写得很细小可爱,并带有 C86 的颗粒感与 Indie Surf 的舒爽气质,隐约为日后向更迷幻发展留下预告。做得非常对味。
117. 巴士底之日 ECHO
迷幻与英伦在华语摇滚之中并不少见,但在 Suede 与 Pulp 审美思路之下的妖冶或许值得驻足,林暐哲发掘独立奇葩与追随潮流的视角刁钻,相比同期不少口水英摇更有独特。
116. 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my little airport
我一直都觉得把飞机场放进来是没啥问题的,只是他们很多时候的音乐听着并不那么契合“华语摇滚”的语境,但第一张专辑细小可爱的 Twee 时刻足以证明清爽的制作风格与“清新”的 tag 自由不同,前者在放空与内容的选择之间都可以透彻,后者则更可能已经成为白开水和无病呻吟的美名。
115. 和时光赛跑 弥藏
弥藏的根源特色和他们的音乐形式可以“花活”并不冲突,在 Funky 和 Blues 的律动之上推进一整张专辑,《和时间赛跑》有出色的整体成色,并证明存在感不强的中国布鲁斯音乐依旧有够纯正的声音。
114. July in Nicu MORSA
细腻之中内容仄实气质独特。
113. The Revenge Teenage Riot
不妨多组一点 supergroup,万一就组出自己的平替 The Breeders 了呢?(开玩笑),在 Rachel Believes In Me 与 False Alarm、Pony Boy、After After Party几个港团的组合之中,Teenage Riot 将学习海外的独立音乐营养称为“Copy Rock”,在八十年代风味的 Noise Rock 与新世纪以来电气融合,掺入 Sonic Youth、Gene、Lou Reed 和 The Stone Roses,在成为新一代乐迷独立取向的杂烩之外更有细致而情绪鲜明的新 Hongkong indie sound。配合他们想要传达出的文本,这是能成为当下港乐独立场景一瞥的代表作。
112. 发梦茱莉 发梦茱莉
中文盗取主义应该绽放出的诙谐与幽默感。
111. Boyz & Girl Boyz & Girl
比较对味的 Noise Rock,盯鞋底色之上反而展现出更多实验的倾向。符合“带着 Sonic Youth 的影子难怪会签到兵马司”的刻板印象,Boyz & Girl 的整体成色依旧是非常稳当的。好听且有意思。
110. 我不是随便的花朵 姜昕
充满女性力量的作品,流摇底色之上时有千禧特色的电声穿过,然而带来最多加成的依旧是姜昕的演唱,原生感更有“不是随便的花朵”之意。
109. 白痴的谎言 赵一豪
在成色上整体粗糙,但迷幻摇滚与另类朋克的质感已经足够强烈,赵一豪自己的个人魅力也相当明显,他能成为音乐运动里的领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108. 红头绳 陈劲
干脆直截,在 New Wave、Reggae 与 Funk 之中虽没有展现出太多的个性但又实在难以否认这是一张至少在悦耳上完成任务的佳作。在音乐之中对于个性的呈现不够让陈劲无法拥有如崔健一同的成就与影响,但在 1993 年完成《红头绳》依旧“时尚”而可敬。
107. 美丽陌生人 Dear Eloise
在第二张专辑之中更加得心应手的 Dear Eloise,与其说是利用 Shoegazing 制造幻觉更像只是给这些实际上更像 Twee Pop 的写作包裹一层粗糙,也因此《美丽陌生人》像前一张作品(以及P.K.14的作品)一样依旧不阴郁,反而带有更多温暖和甜味。杨海崧所谓的想做一张 JAMC 那样的作品并不是真的要做板板正正的盯鞋,更像只是借一层气质。
106. 赤裸裸 郑钧
至少有一半的曲目都写得十分洋气,剩下之中抒情取向的也颇有 90 年代民谣的忧郁气质,追求干净的悦耳让《赤裸裸》听起来更像一张“荷尔蒙驱动”的专辑,专辑魅力的塑造最终落在郑钧本人身上——给人产生一种如果他持续水准在线下去会成为许巍那样的 rockstar 的幻想。
105. Maleika On Casley Pairs
纯正致力于趣味的噪音,在他们胡乱的演唱之中旋律依旧可被接收,但更主要的还是张扬而不受拘束的情绪,在最后一张专辑中属于现场的能量也被简快地凝聚在了短暂的曲目之中。Pairs 同样是一支值得被记住的短暂出现过的队伍。
104. Diaries chestnut bakery
用 Shoegaze 一个词就概括 chestnut bakery 与《Diaries》显然是有些武断的,这张专辑在盯鞋的时刻之间时有低落内省的后摇片段与爽朗明快的Garage 段落冒出,不像是属于“卧室音乐”一个人的幻境与想象,而是全队共同的回忆记述,这是一张明确的属于乐队又能确切展现 Indie Rock 印象的专辑。
103. 天堂之花 宝罗
Alt Pop/Art Pop,这里能放就放这了。
102. 我不能随便说 ADO
我可以随便说,单纯感觉整体还好就放进来了的典队。
101. 话 迷幻幼稚园
听不懂,不知道。
100. 垃圾场 何勇
标题曲与《幽灵》均为佳作,何勇本身的旗帜属性跟魔岩三杰这个名号本身就有被放大的成分(虽然在2024年追究这些没意义),《垃圾场》本身的出色之处或许还是在于何勇嘶吼声中可见的真诚以及魔岩不必担心的品控。
99. 是不是少了什么 甜梅号
少了可更成熟的情绪线条,少了器乐编排之间的更多变化,除此之外没有少了什么。
98. 魔幻蓝天 超载
超载变得更加温柔了,却在词作之中展现出更深切的情感,浸润着世纪末情绪;而在收录的曲目里,超载不再在激流金属之中追求硬朗,而是选择一张折衷于英伦、电子、流摇的作品,词曲与制作均是水准之上,而相比批评他们变得更柔和了,不如在更为情绪化的旋律之中看到此前从未有如此立体唱作人形象的高旗与超载。
97. 看不见的城市 惘闻
《水之湄》和《大连,勿语》都是毫无疑问的佳作,而惘闻让我尊敬的一点在于,作为一支已经打开声名的乐队,他们有一直致力于创作出更新甚至更优作品的坚持,持续走出创作舒适困境的自觉,拥有值得肯定的产量和质量。回到《看不见的城市》本身,它更像是从前几张作品人视角向更外部扩展,并在适应之中达到与《0.7》相近的于工整之中可见情绪。
96. 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 Tizzy Bac
你可能会理解邹小樱所言的“越来越糟糕”,因为的确他们愈发向台乐唱作人的路线展示出靠近的倾向,此前那种 music nerd 仅有的“indie”感似乎正在式微——纵然如此,《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里 Tizzy Bac 更完全的专辑意识和趋向精准的制作思路反而让这张专辑成为他们最为大气亦最好听的作品。钢琴略微退位之后他们对这样的 Indie Pop / Indie Rock 愈发得心应手。
95. Sunlight Over the Tropic of Capricorn Jeremiad Always Twinge HuaBai
静谧与都市感的呈现,其实印象里思路上有类似的,但这一张实在美得要死。
94. 夜上浓妆 病医生
虎子的乐队,在哥特与暗潮审美基础下展开的艺术摇滚,氛围感受明显于内容传达——“仅以此专辑传世”或许并不是骄傲之词,而是玩票说明。
93. The Tree Ever Green 不优雅
挺优雅的——更明亮的 Post Punk,依旧文雅的 Britpop 痕迹,以及年轻感与精气神都兼具的 Twee Pop 成分。
92. 城市 张悬
用“沾边 Band Sound 的民谣”来形容可能不够准确,《城市》里的张悬在 Soft Rock 与 Alt Rock 的相伴之中选择一种将力量包含于温柔之中的方式演绎她的《Stories from the City, Stories from the Sea》——相比后者在旋律之中透出的张力,张悬在唱作人路线则更为亲近与平和。
91. ANWIYCTI 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
三贝斯一鼓手的乐队构成,在跳舞节奏明显的 Post Punk 基底上糅合盯鞋的音墙以及后摇的氛围,在厚实紧密之中偶有创造力闪烁。
90. Ourself Beside Me Ourself Beside Me
放得开的器乐实验,生猛直接的同时又有分寸感,Sonic Youth 影响并不是全部,更多还有紧致的繁复感与更加利落的器乐音色。
89. What a Drag ...Huh!?
充满个性的 90s Alternative Rock / Post Punk。
88. 他在时间门外 哪吒
众所周知的加成很多,《他在时间门外》流朋的感染力以及带着理想色彩的文本本身就满足成为 rock anthem 的先决条件。
87. 嘎调 嘎调
同样是因为活动时间短得到乐迷舆论的封神加成,我并不认为嘎调跟哪吒在音乐之上也是性质一样的。嘎调本身的小噪音具有显然的更多个性,好听的 Noise Pop 可能没好听的小流朋那么“摇滚精神”——我也不赞同,我觉得好听的 Noise Pop 听来会“地下”,一下子更“摇滚精神”了,小口水流朋本身才是倒贴“摇滚精神”。就我个人的恶趣味和小心眼而言,或许嘎调可以拥有更高的地位,但我喜欢就比哪吒高一名起到一个态度(和故意恶心)的作用。
86. 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P.K.14
P.K.14继续在对自身后朋定义进行消解,《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有更多后摇元素,在足够鲜明稳确的节奏与精致仔细的制作之中依旧是标杆。
85. 风暴来临 鲍家街43号
学院派身上可以看出太多前人的身影,The Doors 甚至 Nirvana,在前一张的 Blues Rock 痕迹之上加入色彩更为鲜明的键盘朝更迷幻的方向演进,并带来一张整体成色更好的专辑。《风暴来临》与《鲍家街43号》对我来说有一种两张选一张即可的感觉,他们的两张专辑都有一种出于制作条件的粗糙,以及年龄、创作习惯使然的青涩感,相比舆论造神成为伟大的第一张,技术更对味、审美更自信的《风暴来临》或许更代表鲍家街43号事业未竟的遗憾,也更能让听众沿着这些在粗糙中尝试出精致的能力遐想。
84. 变态少女 ASOS
DIY一点,玩票一点,顶马是朋克,ASOS当然也可以是华语摇滚语境里的 Riot Grrrl,这的确是一张在硬核程度丝毫不输并且实际上完成得还挺认真的作品。
83. 時代在召喚 假假條
假假條是聪明的,对于 Grunge 与 Punk 内容利用民乐完成润饰,以达与中文语境的进一步契合,并让他们的表达本身更具有表演性。可以说这是一支显然会从华语摇滚环境之中出发的乐队,同时有来自 Pearl Jam 与部分 Post Grunge 的营养,其本身思路上的“形式主导”反而盖过了私人内容。
82. Unnatural Objects and Their Humans David Boring
当下华语后朋较为标准的一部分的理想状态,各个乐手均有节奏与噪音的糅合能力,配合绝对对味的主唱,无浪潮审美,也是最值得收听的后朋队之一。
81. Party is Over, Pornostar Snapline
这能类比到 The Cure 和 Joy Division 可能是相对逆天的,即便能从部分段落感受到前者痕迹,Snapline 在这张专辑之中更多的噪音与电气的部分反而让他们有更多师从 Public Image Ltd. 的意味。纵然学习的成分可被感受到,这依旧是一张成色不错的 Post Punk / Art Punk 专辑,并带着无浪潮的审美特征,倒也是扎实的作品。兵马司底下总有这样浸润着独立气的乐队,被认为是中国独立摇滚乐的中心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80. Phantom Rhythm 幽靈節奏 工工工
作为一个“无鼓”duo,工工工两位成员将贝斯与吉他的声响发挥出意料之外的“互换”感,连续的演奏段落之中时有紧密的变化,刚硬之中节奏可感知却不那么“确定”,风格化与力度兼具。除此之外,工头一开口就有极致的另类风味,并与节奏足够贴合;这张作品的 Remix 版本简直异彩纷呈。
79. 还有别的办法吗?范晓萱
在唱作人基础之上个人风格鲜明而艺术化完整的另类摇滚作品,《还有别的办法吗?》的范晓萱充满了自我意识,无论对爵士或摇滚编排都在舒适范围之中,与其说是恣肆洒脱,不如说这一张的范晓萱展现出了更强大的控制力和自觉性。这也是一张自我到极致,另类得尽兴的作品。
78. 花火 汪峰
除了单飞首张,签约主流,张亚东制作,词曲编全包(这应该不算要素吧)等等要素外,《花火》给我留下印象的或许还有此时的汪峰依旧保持良好的嗓音状态,让这张专辑在充满落寞情绪的编排之中反而有迷幻的美感,即使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样交若他人就是 U2 式大合唱的曲目也有不一样的简练与通达。或许也证明创作者与制作人的意识以及随之能保持的品控可以有怎样的作用。
77. equal unequals to equal tfvsjs
后硬核影响下情绪色彩鲜明而新意不少的数摇,正如“颓废vs精神”的团名带有丰富的动态与缠斗感,创意与灵动于跳跃感之间。
76. You Can Listen, You Can Talk Carsick Cars
依旧是水准之作,在《Carsick Cars》少年心气之后的 Carsick Cars 通过更多思考性的文本与不那么“轻佻”的旋律完成了他们的成熟,并在噪音之中变得更加干净。成色上依旧是 Noise Pop 里的上乘。
75. 到饮马巷到底有多远?八眼间谍
被誉为后朋之都的南京总会搞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更让人好奇彼时地下无浪潮场景发展到了什么状况。八眼间谍在实验这一维度上毫无包袱,又有对后朋与噪音的狂躁美感的纯正的呈现。
74. Oblivate Butterbeer
无聊制造是华语梦泡与盯鞋场景的必听厂牌,相比太多粗糙成品追随“网红盯鞋”的当下市场,彼时的无聊制造在给听众创造遐想与梦境时总有更多的仔细与用心。作为一张 Dream Pop 专辑,《Oblivate》在淋漓尽致地编织氛围之时又游刃有余地进行保留,并通过仔细的器乐编排与海外同类型音乐完成区分。自如,恰好,“感觉对了”,历来都足以证明这是一张好专辑。
73. 盘 Pán 落差草原 WWWW
饱和度比较高的迷幻实验,在细碎的声音切片之中通过热带即视感的声响呈现东方虚实相映的氛围,完整严密回环通透。
72. IV 惘闻
从《污水塘》开始,惘闻正式迈入生涯之中的成熟阶段,力量的呈现包裹在温柔的声响之中,并展现出比pg.lost少一点锐利,比Mogwai更多一点折衷的音乐特征。洋气并不是最令人兴奋的,《IV》之中的惘闻变得前所未有的大气了。
71. Where Maps End Rainbow Danger Club
这其实不是华人做的……在 Post Rock 肌理之上塞入足致的信息做一张好听的前卫,这一张本身听着就舒服畅快实在不忍割舍。而之所以会被人认为与 Arcade Fire 相似,或许可能来源音乐之中明快而上扬性的编排风格。在此前提到的彼榜列出的评选标准之中,“完全非华人制作即使在中国出品发行也不算华语发行范畴”,我看到就在想是否有符合这一点的呢,最终 Rainbow Danger Club 浮现脑海——我更倾向于将他们列在范畴之中,难道因为国籍问题就否定他们彼时的上海独立乐场景之中的活跃么?
70. DEUX MILLE SEPT The Lovesong
简直不能更洋气的大杂烩,千禧小孩四处冲撞的 Garage Punk 人声,数摇节奏感与后摇氛围交叉,失真键盘与厚重音墙,在致密的内容含量之中追求尽致的听觉刺激。就莫名有点像 Bloc Party 和中后期 Russian Circles 结婚生出来的娃。
69. 木马 木马
纵然此刻明显还有思路上的不成熟与制作层面的待完善,但《木马》紧实的节奏和氛围层次反而让他们听来实在浑然一体。
68. 冀西南林路行 万能青年旅店
老生常谈的话我不讲,笔者应该没有把它排在崔健前面的个性审美。
67. 劲歌金曲大雀局 AMK
《屋企》是应当被铭记的金曲,在这一张的 AMK 更加明确了日后独立港乐的整体气质,但在旋律写作上依旧不少传统痕迹,无论习惯或另类的属性必然是明达同行的,但与地下的关联显然更加明显。
66. 庙会之旅II 左小祖咒
《庙会之旅II》依旧笔力深刻,在嘲弄的语调之外有来自现实的直接回响。这是一张听来更流行感,旋律写作也更亲和(如果你能忍受他的嗓音)的续作,在左小祖咒仍然尖锐的音乐之中那些对身后人群的温暖是自然流露出的。
65. 雨吁 窦唯
基本上他生涯之中整体完成成色最好的 Dream Pop,他自身的 Alt Rock 创作习惯于此尚未被完全割舍,也带来更多可听性。
64. 0.7 惘闻
惘闻在《0.7》表现得很内收、紧致,这可能是他们相对而言最为内向也最有感性色彩的作品,pg.lost 的影响在惘闻的诠释之中有更为具体的情绪美感。在明暗的变化与起伏之中,《0.7》是他们最为内洽与融通的一张。
63. The Fly >i 苍蝇
在地下场景的 Grunge 初尝试之中,苍蝇本身的艺术化潜力在编排与旋律思路上就已有所展现,虽然他们往后也并未多深地涉足艺术摇滚,但在作品之中几笔就可见的另类气是足以与同期划出区分的。
62. 时光·漫步 许巍
《时光·漫步》的好并不是那一首《蓝莲花》抬出来的,通达舒展的旋律写作和干脆爽朗的编排,走出忧郁的许巍在《时光·漫步》拥抱英伦摇滚的音乐影响,但却用自由与洒脱代替了 Britpop 的阴湿感与幼稚气,十几二十年以来的华语流摇何尝不是沿着在许巍的脚步呢?从抑郁重生的许巍却有后来者无法模仿的真诚与无包袱。
61. 野花 田震
张亚东加许巍基本不会出错,《野花》在 AOR 的基本框架之中以大陆民谣审美完成贯连,既有深邃的孤寂感又带有力量,也是田震音乐形象最为立体的时刻。
60. 法利勝神經 假假條
《法利勝神經》里的假假條依旧用力,但整体而言更有章法了一些,在 Grunge 基础之上更加泥浆化、更迷幻,并展示出一部分旋律性,在更多元的同时也更相对更加自洽。
59. 飞出迷楼 苏紫旭&The Paramecia
在前卫摇滚与融合爵士的思路之间反而有更多的民谣感,也让整张专辑的气场以相对亲和的方式出现,苏紫旭所受的东方审美与文化影响也是足够清晰的。
58. 冷水浇头 杭天
这是一张洋气得很的 Blues 专辑,而文本的明确实际并不与所谓 Blues 精神相悖,反而是将它放在中文语境之下应有的尝试,也事实上带来了趣味。纵然不如杭天前作《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那么给人直观感受,在南方摇滚与民谣底色之中依旧有舒服与丰富的听感。
57. 谢谢你提醒我 甜梅号
舒爽明达之中又有大气紧致,阔别十年的甜梅号在重新整理后的《谢谢你提醒我》有更为熟练自如的情绪线条,整体编排更加细腻,这是仅有成熟的后摇乐队才能呈现的厚实与细致。
56. 荒腔走板选段 大忘杠
前卫民谣在信息含量更繁复化后似乎有变玄与神秘的必然,而创作本身对感觉的依赖和与即兴的相似只会让隔着互联网的收听有所失真,也就显得不那么荒腔走板了。
55. Name It Yourself Fading Horizon
又是一张弥勒厂牌的出品,值得再重复一次:弥勒出品在艺术化上的审美和品控都是值得信赖的。冷潮暗潮思路之下做得完整严密,审美主导做出质感的样本,在通透硬实的整体听感之中几乎难在华语后朋里发现品质相似的。
54. 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撒谎 红领巾
在爵士即兴之中 Jam 一张另类摇滚,并在充满未知感的器乐探索与实验之中寻找开展叙事的方式。
53. Born Astride the Grave The Molds
美学风格独特,同时又有《Roll Till Rock Is Dead》这样意料之外轻柔的旋律,在后朋与另类领域时不时就有拿腔拿调滥竽充数的当下,The Molds 的特殊与仔细完全不需要更多刻意的勾勒。
52. 上海经典流行摇滚金曲十三首 顶楼的马戏团
至此的顶马听来已经不那么朋克了——虽然他们做的一切看起来都很“朋克”——《上海经典流行摇滚金曲十三首》更吸引我的一部分在于,顶马于此拥有了完全的一支正式乐队所应当有的齐整与质感,并在依旧的颠覆感之中展现更多的旋律性,在此之上做出“小市民趣味”的气质与内容反而才让这张拥有了顶马“乐队名片”的属性。
51. 八匹马 惘闻
开始变得外向的惘闻迈出了叙事表达更具体的一步,整体编排严整又简洁浪漫,与《IV》都是惘闻生涯中最大气的作品,并留足了空间给予听众感受信息、完成共鸣。
50. 造飞机的工厂 张楚
这依旧是一张被完成得出色的作品,使用相对另类的键盘音色,更细而更流利的吉他,整体编排走向立体并且在旋律与文本上都以更迂回的面目呈现。这是一张更加自我,更加自嘲,同时拥有更明显张楚个人气质的作品,也是张楚作为一个表达者在生涯之中必须会迎来的一张作品——因此相比前作减弱的冲击力实际无可厚非。
49. 万能青年旅店 万能青年旅店
老生常谈的话我不讲,笔者应该没有把它排在崔健前面的个性审美。
48. 悲剧的诞生 木推瓜
政治性和表演感都足够明显,对前卫与另类感的追求本身并不生涩,只是用宋雨喆足够荒诞的人声完成极端的呈现。刻意必然要求精致,也由此需要极致的表现力。
47. A Tragedy Your Majesty Chochukmo
充满日系影响的 Emo,在绝对终于独立表达的同时情绪鲜明凌厉,同时有一气到底的旋律写作与律动紧致的放克、爵士感觉,极致舒畅自若的佳作。
46. 苏打绿同名专辑 苏打绿
如果因为苏打绿和吴青峰的名气与主流程度就对他们这张出道作品区别对待可能是带有一些武断的。相比日后愈发与主流靠近的作品,《苏打绿》在维持吴青峰一贯的唱作人底色之上有更多与英伦影响下的独立摇滚色彩。而在这一张作品之中,吴青峰作为创作核心的能量与其他团员的编排审美都足够均衡,在林暐哲的品控之中有恰当的世纪末色彩,依旧可以认为是 00 年代 Indie 审美的代表。
45. 蒂米重访零陵路93号 顶楼的马戏团
首先顶马的重点不在朋克这个 genre/tag 本身,戏谑是他们从成立到解散一以贯之的理念。以搞朋克为目的做朋克是纯耍帅还死不承认的2B,在调侃、玩票与幽默之中反而有不刻意的态度表达。任何评价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这是一张很好听的朋克。
44. Birdstriking Birdstriking
Sonic Youth 对中国独立音乐有多重要已经不言而喻了——那又怎样,永远给爽快好听的 Noise Pop 买单。
43. 完美的呻吟 陈珊妮
《完美的呻吟》之中虽已迈起电气化脚步的陈珊妮依旧保留了独立摇滚的底色,并在生涯中进一步明确了创作意识,让“情歌”本身跳脱出窠臼的视角与叙述,回归情感与性情的底色。这是从唱作人音乐本身出发对“陈词滥调”的颠覆,更在涩谷系的影响下展现干练而直简的 Indie Rock 特色。
42. 那一年 许巍
土摇维持本色又做得好听的理想状态。
41. 谁都看见了希望 李杰
其实这一张的李杰更像是一位流行乐(Art Pop?)创作者,但感觉排进来也没多少问题。
40. 星星落在我头上 沙子
与其说京味,不如关注《星星落在我头上》之中足够淋漓紧致的前卫气质和地道的根源元素,这是一张相当硬朗又飞得刚刚好的好作品。沙子的律动之中有一种令人惊喜的自信,在充满情绪的器乐与失真之中把即兴色彩发挥极致,另类得又正又浓重。
39. 四季末的唱游 陈珊妮
《四季末的唱游》似乎填补了女性台式民谣唱作人在独立摇滚方向的空白,就像“角头音乐”“友善的狗”“魔岩”的三合一(由魔岩发行的《完美的呻吟》在制作气质上并不符合这一点)。《四季末的唱游》在陈珊妮充满个性色彩的职业生涯之中被提及甚少,宛若一个旁支作品——但这张专辑对成人摇滚和民谣的本质诠释,配合陈珊妮不落俗套的 Songwriting,在朴实的色彩之中依旧有均衡协调的听感,显然的佳作。
38. 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 杭天
不想因为 Blues 在华语摇滚场景之中式微的窘况而忽视事实上做得对味的音乐人,而杭天打动人的一部分还在于,在纯正的 Blues 之中用各种刻意的趣味完成惬意与随性的补充,最终让《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成为一张有气质的专辑。
37. 青年 青年
80 年代的局限更多体现在录音与混音质量层面,但《青年》本身在编排上的细致与宏大的内容足以突破粗糙与地下感的制作完成传达。跟《天外人》等“史前”概念专辑不同的是,《青年》依旧有不少充满想象力的干练段落,让你相信这一张优秀的专辑所获到的称赞并不单纯是因为其强大的乐队阵容而抬高出来的。
36. 敏感之花 敏感之花
在钟、手鼓等传统乐器相伴之中让前卫与泡菜摇滚拥有更多的迷幻质感,《敏感之花》不是对 90 年代海外新迷幻的有样学样,在紧实的编排并没有让声响互相黏连,反而层次与结构鲜明清晰。在粗犷而猛烈的听觉体验之中思路的细谨让一整张专辑听来在暗沉之中也有诡动,在哥特与暗潮之外另辟蹊径,或许也是其能被称为“神鬼之作”的一个原因。
35. 请让我回家 AMK
跟所有的开创者一样,AMK 是一支很难脱离它历史意义与在音乐场景中地位去评价的乐队,这是一支基本确定了日后港乐在独立领域创作范式与气质一部分分支的重要的乐队,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而纵然《请让我回家》之中的部分内容依旧有延续传统港乐影响的痕迹,这张作品鲜明的另类底色和依旧到达气质的盯鞋尝试依旧让它拥有魅力,直至现在也具收听的价值。
34. 艳阳天 窦唯
“东方色彩”的迷幻诠释,在《黑梦》的后朋影响之中展现得更为明丽敞亮,更有反映出的落寞之感,足够自然空灵——当然即使如此,窦唯依旧是在“土摇”的审美思路之中的,一面这让他的艺术化无法脱离此时的音乐营养不彻底但不内虚,一面却也让这一阶段他的作品完成了与地域、时代的关联。
33. 往生 王勇
更本格的民族摇滚与 New Age 已不需要再多赘述,只对李皖评价之为“沦为音色特殊的流行摇滚乐”表达反驳,《往生》在音色与配器的使用之中已然完成利用西洋音乐对东方神秘主义的呈现,在东方文化意象与 New Age、迷幻的可融通性于此被验证时这已经是出色的突破之作,而非真的要开创一套全新的音乐语言。
32. 神的游戏 张悬
Britpop 影响下的 Alt Rock 与 Singer-Songwriter 融合的理想模式,比 Ben Folds Five 式带 Post Grunge 气质的钢琴更干净却保有稳当扎实,保守的噪音部分和齐整的器乐编排,张悬的才华与灵感在与李寿全、陈建骐的合作之中有了更工整明确的呈现,也让《神的游戏》以一种足够正的方式做另类印象。在华语摇滚或者独立音乐历史之中有太多将好的作品与“地下”“粗糙”以及“随性”“散漫”相关联,《神的游戏》或许提供了一种往大体量与更精准方向也能做到极致的佐证。
31. 运动 鸭打鹅
鸭打鹅的首张作品便有打破标签化的特征,而与其说是融入迷幻与电气,不如说他们在工业感与现代感之中找到了 Art Punk / Art Rock 声音的更多可能性,这并不依赖传统的 Neo Psych 来呈现。
30. The King Lost His Pink Chochukmo
第一张专辑的触执毛有更多数摇痕迹,并在 Indie 路线之中完成 Emo 的表达,即便是初登场也有一通到底的干净,日系影响痕迹初露之外更多属于他们原生的气质也更明显。
29. Baby Formula Baby Formula
在 The Radio Dept 和 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 的指引下有自如明朗的旋律穿出朦胧的音墙,舒爽又清凉充满天真气息,隐约的北京味都显得轻盈透亮了。《Baby Formula》的珍贵并不是因为它是一张出自中国(尤其是大陆,更尤其是北京)的盯鞋,它本身就有自然与灵动的神气。
28. 春天的天气 赛璐璐
律动对味的 Blues Rock,“老派”得并不强硬同时有正得刚刚好的根源气质,在民歌运动之后的台湾可谓另辟蹊径又个性十足,纯粹让人对能创作出这样的音乐感到惊奇。
27. 我想你会在我的怀抱中说声你爱我 诱导社
纯粹脏脏的。
26. Mind Shop Muscle Snog
弥勒出品在艺术化上的审美和品控都是值得信赖的,《Mind Shop》在维持 Noise Pop / Noise Rock 基础上有更多七零八落的声响尝试,更 dreamy 的色彩,随性与生猛配上板正的后期则更有尖锐之感。
25. 超载 超载
除开 Thrash 和 Grunge 在技术与成色上都有值得赞誉的表现外,高旗在这一张足够伶俐又能量明显的旋律写作已经足够证明他会是绝对的摇滚明星。
24. 城市天气的航行 P.K.14
P.K.14本来就没多土,更跟阴郁没太多绑定,并一直在 Post Punk 定义之上展现出逾越(并成功了)的动态,自《城市天气的航行》开始,就可以明确 P.K.14 是华语摇滚之中毫无疑问艺术化最为彻底最为成功的队伍之一。
23. 凌晨03:36 赵一豪
扎实厚重,充满攻击性的另类摇滚,相比此前的四处张扬,《凌晨03:36》美学统一,也对迷幻与朋克内容的呈现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自如。
22. 脚步声阵阵 美好药店
同样是戏剧感与前卫性充分的一张,并在编排之中展现极致的均衡与配合度,依旧觉得它作为一张前卫民谣被称赞的部分仍然应该是创意。
21. 1984 P.K.14
绝对明确的一点是,《1984》完全不是所谓的“P.K.14带来的又一张‘中国 Joy Division'”,反而有更多向 Fugazi 式的 Post-Hardcore 致意之感,并带有部分 Art Rock 底色。P.K.14 从来不阴郁,他们是将所谓严肃的信息放在饱满的声响之下的,这也让他们即使抛开所谓思想性与批判性也好听;而或许更重要的是,在追求批判文本的华语摇滚图景里,诚然并不完美的《1984》在表达迂回之时依旧笔力鲜明,并证明所谓不需要摆出苦大仇深或者锣鼓喧天的腔调与噱头也能完成“批判”,拥有态度跟做一张温润饱满悦耳的专辑没有任何冲突。
20. 在别处 许巍
似乎在所有谈论许巍的言论之中,都鲜少人将重点放在他的第一张作品是一张多么完整、完全被忧郁气质覆盖的专辑,除开对主流摇滚乐审美的影响外,他拥有相当明确的对音乐形象的自觉意识,并在将自己展现于音乐之中有绝对的真诚与投入。
19. The Fly >ii 苍蝇
绝对的技术主导下苍蝇的音乐气质被完全的释放出,更为尖锐与脏浊,同时在相当具有乐手个性的编排之中成为自成一派的代表。
18. 屋顶上的猫 七八点
受困于仓促制作条件带来的粗糙让音乐之下浑然一体的细腻情感得到了更多呈现。
17. 榨取 周韧
除了学习得对味的 Pearl Jam、Soundgarden、Smashing Pumpkins 三合一 Grunge 外,《榨取》也带来了在政治环境之中对外部与对自我的同时思考。
16.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左小祖咒
有友邻说他是 Tom Waits,也有友邻说他是 Nick Cave,纯粹的成熟与真情涤透在充满忧郁情感的编排与旋律之中,并发展出所有同类抒情摇滚都未近似的隽永气质。
15. 相识但陌生 意色楼
淋漓尽致濒临失控的 Screamo,几乎像是意识模糊的人声具有强大的情绪力量,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一批。
14.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张楚
张楚的确是从一开始就在私人立场是出发的,并由此完成了对社会之中“孤独”的重新分析,在诗意的力道之中有广阔的人文关怀。而纵然抛开文本而言,张楚这一张专辑依旧有整体利落的编排,是另类之中曲词一体的佳作。
13. 梦的河流 伍佰 & China Blue
伍佰 & China Blue 乐队风格(或者直接说伍佰个人风格)最明显的一张,也是伍佰生涯之中艺术化程度最高的一张。对电子乐的拥抱尚不那么明显却已足够开怀,吹奏的前卫感与编排本身的厚重并行,Big Band 感在《钉子花》之前有更飞的预演,依旧可以写便于传唱的金曲,却在《梦的河流》把风头全留给难得足致尽兴的艺术摇滚时刻。伍佰的音乐一直有能量饱满的特征,在往“浓稠”的听感上发力时更有独特与深刻,《梦的河流》是一张只有“巨band”能做的野心之作。
12. 左小祖咒在地安门 左小祖咒
在唱的难听的背面,左小祖咒拥有实然出众的旋律能力,并以沉静而严肃的方式讲述讽刺,也在稳重的钢琴之中让矛盾与波动埋藏在宿命感之间。《左小祖咒在地安门》的转变并不仅仅是对于左小祖咒而言在器乐选取以及表达方式上完成了思路的拓宽,更让更多的声音加入到对议题的深邃讨论之中。
11. 树枝孤鸟 伍佰 & China Blue
伍佰的闽南语专辑从来不是套一层语言皮糊弄完事,无论是《树枝孤鸟》或之后的《双面人》《钉子花》,你都可以在专辑中感受到他强烈的地域意识与乡土情怀,毫无包袱又心怀沉重地抒发身后人群的生活困境。仍然是一张高完成度内含不少另类底色与偶尔 AOR 时刻的 Art Rock,相比《梦的河流》,依旧玩得开的伍佰更有旋律与编排上的均衡,前者的肆意与张扬于此则是游刃有余和更加工整。
10. 解决 崔健
在更明显的 Funk 与 Blues 基底之上成为崔健节奏最紧致的一张,《一块红布》更可谓华语摇滚历史最重要的一首曲目。崔健在《解决》之中的开怀是在文本与音乐齐头并进之中皆可感知的,这种开怀必然是真诚的,相比所谓批判带来的“深度”,《解决》反而是力比千钧的深情,这更高明,自然也更纯粹、动人。
9. 快乐玩 骨肉皮
徐千秀是绝对优秀的音乐人,在《快乐死》这样一张在 4AD 式 90s Neo Psych 与些许 C86 甜味之上迷幻质感极致对味的专辑之中游刃有余,虽然旋律写作本身带有不少华语抒情的传统气质,却依旧能带来畅快直接又情绪浓烈的听觉感受,作为一张地下乐队作品反而正得惊喜。
8. 我们的灵魂乐 透明杂志
日系影响下充满冲撞感与热血,并会一直成为中文 Indie 定义里的一部分和地位重要的一队。《我们的灵魂乐》完成了中文语境对青春的诠释,在莽撞和敏感之中有回响强烈的吉他噪音,并完成了对理想成长环境的想象弥补。
7. 她的。发光摇摆 何欣穗
紧致的 Indie Rock 与 Singer-Songwriter 专辑,捕捉瞬间的细小情绪,忧郁、闷燥、纠结的感受在明确的专辑制作意识带着变化感闪烁在听感之中。洋洋洒洒的“青春”宣言并不如几句心态更能动人。无法否认《她的。发光摇摆》之中来自 DnB 与 Trip Hop 的营养,但在篇幅不小的三大件与强力冲撞的能量之中,这张作品所带有的轻迷幻、车库气质、90 年代另类摇滚影响与朋克底色都足够显然。你可以感受到这其中她有大家都见过的影响来源,却又能完成足具亲和而非刻意“艺术化”的带有个人特征的创作,乍一看是归类到陈珊妮、陈绮贞一路的台湾流行唱作人,实际上已经自成一派了。这是一张毫无疑问的足够优秀而唱作一体的佳作,私人情绪的细致描摹在整体统一又进展流畅的专辑收听之中足以带来深刻又切身的共鸣体验,或许因为制作精致与唱作人音乐的痕迹以至于常被摇滚听众忽略——还能怎样,流行榜也毫无疑问地给个高位咯。
6. Carsick Cars Carsick Cars
相比多提众所周知的 Sonic Youth 与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音乐影响,不如更多注目于《Carsick Cars》之中能体现他们作为一支中国独立乐队的辨识度的部分:“中南海”戏谑文本所带有的中式生活趣味,张守望的腔调所具有的洒脱随性如何在兵马司的成熟良好的品控中产生更深刻的效果——与其说“中国化”,不如说他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中文音乐做出“成熟又成活的 Indie”的可能性,显然是 Chinese Indie 的标杆之作。而在意义之外,我想没人会否认这是一张的确把音乐营养吸收尽致的极其好听、魅力十足的 Noise Rock。
5. 我把自己掏出来 赵一豪
与其称赞其作为里程碑的历史意义,不如思考这张专辑于当下听来依旧洒脱大胆的原因。在朋克的基底之上糅入布鲁斯、民乐、迷幻,却以赵一豪充满意识与个性的人声作为进展的基础,在极致的信息传达之中伴随着强烈的不确定感。内容含量绝对超出预期的原型朋克,放在现在依旧能带来极为震动的听觉体验,并依旧是华语摇滚史上最有地下魅力和自主意识的专辑。
4. 庙会之旅 左小祖咒
相比摇滚内容,更多呈现于先锋部分,以及有迹可循的 80s 音乐影响(最明显的Talking Heads),而相比难听的人声,左小祖咒从一开始就聪明地在人声效果之中开始了表演。同时在极致的荒谬之中表达反叛,阴郁时尚同时张扬。
3. 谁谁谁和谁谁谁 P.K.14
相比确立了日后华语后朋气质大体方向外,《谁谁谁和谁谁谁》更是一次对“P.K.14”的点题,在理想与赤诚的文本之中“public kingdom for teens”的意义从未更加明确过,并在足够齐整的器乐编排之中展现绝对属于年轻与躁动的气质——往后所有对 P.K.14 的相似,与其说是听感上的相近,更不如说是对这一份青春意味进行复刻的试图。也因此,《谁谁谁和谁谁谁》会成为绝对的华语后朋克代表作——更不用提这张专辑本身就已达尽致的器乐编排和旋律写作。
2. NEXT EPISODE: LORD. SMART VS DR. JIN LAVA|OX|SEA
绝对的最佳作品,Radiohead 的凌厉与《In Rainbows》式的华丽色彩融入鼓拍变化和吉他锋芒之中,疏松恰好的噪音部分,充满想象感与创造力的音色选择和旋律让一整张的收听历程在深邃精致的同时层次鲜明,也是我心中转化音乐影响为自己“风格化”的模版之一。许多时刻明确的“反genre”意识,让专辑本身跨过 Math Rock 或 Post Rock 等定义让器乐本身散发出更多光彩,足致大气也丰富的编排细节,美感从细致架构而来,诚然如此成色的艺术化放在国际也是毫不逊色的。旋律、节奏到音色的配合,非常准又带有情绪,一张审美与技术并举的,可称华语摇滚的完美作品。
1. 红旗下的蛋 崔健
其实一开始并不打算为《红旗下的蛋》附一篇短评,以为直接摆在这就行,但回想起来前述帖子留言区里提及彼榜便是“前二伟大无需多言”,感觉这么做有比较无聊没活并且疑似带有一点点臭味——
流派融合普遍到已经不必再述,而《红旗下的蛋》的流派融合突出在于其每一部分都选择了传统器乐达成一种齐整的对应,而在此基底之上带来了足够的洒脱与自由,跳脱在致密的紧张感之中。精准又自然的张弛让这些显然的心思不至于止步于为听感服务的花活小心思,反而自有饱满与感情,完成信息量与生命力的同步呈现。
而在《红旗下的蛋》广受好评的文本层面,它之所以能被称为是代表中国的专辑,亦有在于其文本本身即有的中国特色:并不是讳莫如深的强生晦涩,而是在委婉之中依旧直简、可意会,这让它在拥有了可读性丰富的时代语言特色之时避免了口号化,并带着寓言之感让一整张作品从音乐到文本都焕发出更持久的价值。
足够显然,这是最能代表(在大陆为代表语境下的)华语摇滚的作品,也是华语摇滚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这并不是“伟大无需多言”,更像“极致得令人失语”。
附:飞榜名单
收录整理过程中有听到的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飞榜的作品。这不是挽尊短名单因为在此不等于“曾经上榜过”。仅作收听感受分享与提问预答。
陈底里《我快乐死了》本身电子思路更明显,放这比较奇怪不放了,丰江舟的一些个人作品亦然
达达《黄金时代》腻腻的
非鱼《愤怒的葡萄》腻腻的
大飞与摩天楼《R&B》腻腻的
果味VC《双重生命》腻腻的
顶楼的马戏团《最低级的小市民趣味》不想放进来,其他类似的比如驳倒、yumbi都同理。
The Marshmallow Kisses《Ciao! Baby》还是流行榜再见呗
The Yours《Teenagarten》兵马司式同质化,没特点就没必要放进去了
唐朝《唐朝》在强势学习《青年》以及魔岩的品控护航之下还能做难听了那也需要点本事…… 因为放进来大概率放在偏后的位置还是飞榜算了。
the pancakes《pancakes can panick》喜欢,但是感觉民谣榜见
麦田守望者《Save as...》还好
麦田守望者《麦田守望者》还好
Skip Skip Ben Ben《Sacrifice Mountain Hills》还可以,但是不知道放在哪个位置所以不放了
窦唯《黑梦》陈年旧屎
伍佰 & China Blue《钉子花》倾向于放在民歌榜,交工和生祥也是。
Me & My Sandcastle《Me & My Sandcastle》重听前真的有凭印象去考虑并且一直喜欢,但是重听觉得只是不合适。
HOCC《无名,诗》完成得不错的流行/流摇唱作人佳作,但跟魏如萱和《阿密特》一样对于摇滚一定义比较暧昧所以更倾向于放在流行榜(提到的这些也是)——五月天当然不如这些。
Beyond《乐与怒》其实可以,整体制作比较在线(虽然同质倾向也比较明显),但是感觉内容含量略逊 Anodize,放进来也是靠后,不必要不如直接飞榜。《继续革命》差不多,Beyond 可听性一直不如明达,但是明达重听一轮均觉得不合华语摇滚语境遂 snub 了。
罗大佑《爱人同志》可以很明确的说《爱人同志》完成得比榜单上不少专辑都更好,但罗大佑并没有在任何专辑之中展现完整的“摇滚专辑”的专辑意识,所以的确华语摇滚榜不是他的领域。无论放在前四十(可能很多人会选择崔健附近这种常见答案,但是上下左右都是弥勒兵马司和左小我并不认为合适),还是陈劲《红头绳》这样的位置,实际上都尴尬。不如不放。
丢莱卡《走神的卫星》。
孤独的利里《穿过公园就到了》没预想的那么promising但是还是让人产生点期待的
孤独的利里《前夜的乘客》对他们总觉得不着急封神
俭德大厦《在森林和原野》民谣底色更明显,如果后摇再开一个榜单可能会选(但是太密集了现在已经有十年不想听后摇的感觉)。
缺省《California Nebula》其实倒也不至于像乐队自己说的或者“批盯鞋皮的 City pop”之类的批评那么不堪,只是这一张整体还是像 Slowdive 影响下做出来更糖水系的作品而已。而在缺省转型之后更让人确定他们是跟疯医一样属于未来的一队。
I Mean Us《OST》。
Skip Skip Ben Ben《NO-FI , NO FICTION》“感觉对了”的卧室噪音。但是好像不太合适放进来。
黑豹《黑豹》。
猛虎巧克力《怡君》乐队的属性较此前趋向不明显了是比较遗憾的。
福禄寿《序》不合适放在这里,如果开另类榜或者只算“玩票专辑”或许可以。
熊宝贝《年年》感觉这种 Indie Rock 标准款因为惊喜不多,特征不明显本身放进来也没有很多意义,当然本身还是挺好听的。
1976《耳机里的新浪潮》洗脱掉被banned可能的加成,单纯觉得此前他们的 Postbrit influenced 在华语摇滚之中同类型不少,并且气质本身也不那么明显因而觉得单独收听的意义也没有很大。
周二下午谁没来《七七连环X人调》莫名其妙,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选这个的应该没有很多品味
希莉娜依《希莉娜依》预感放在另类榜更合适,同王菲
青春大卫《第一到六天》听不惯
伤心欲绝《还是偶尔想要伟大》好吧你们也很好听
动物园钉子户《动物园钉子户II》挺好的
Mandarin《Mandarin》不好意思忘了你们了没事你们也不用我捧
落日飞车《Bossa Nova》不好意思忘了你们了反正随便
盘尼西林《与世界温暖相拥》我只想说一句,去你们的
花儿《幸福的旁边》我只想说一句,去你们的,早期也去你们的
协力鸣谢:豆豆、奇犽犽、本质华语粉